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三版)

-
【作 者】主編 何超
【I S B N 】978-7-5170-2587-0
【責任編輯】宋俊娥
【適用讀者群】高職高專
【出版時間】2014-12-17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3版第1次印刷
【頁 數】292
【千字數】400
【印 張】18.25
【定 價】¥36
【叢 書】“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三版)》是高等學校工科電類各專業,特別是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理解與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各類接口部件的功能,以及如何與系統連接構建微機系統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具有微機應用系統軟硬件開發的初步能力。
本書內容簡而精。敘述啟發式,邏輯線索簡明、清晰、合理;物理概念清楚,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流暢,通俗易懂;圖表精選,說明性強。
本書適合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電子類和電氣自動化類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與信息類相關的非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選用,還可供廣大初、中等工程技術人員和對計算機硬件愛好的讀者自學參考。
本書配有電子教案,讀者可以從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網站以及萬水書苑下載,網址為:http://www.waterpub.com.cn/softdown或http://www.dgboyong.cn/。
堅持以應用為目的,注重理論基礎、實踐環節與工程訓練相結合,貫徹少而精、啟發式原則,培養學習者獨立思考、善于聯想、觸類旁通的發散思維能力。
知識體系完整,邏輯線索清晰;行文力圖深入淺出、圖文結合、通俗易懂;概念準確,科學嚴謹。加強定性分析,重視從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分析中說明道理。
依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追蹤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和時代進步,關注高新科技知識在計算機硬件方面的應用,使教材反映計算機科技的最新成果。
第三版前言
從2007年本書第二版出版至今,已是七年。計算機的快速發展(如多核化、網絡化)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信息時代的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自動化、智能化、方便快捷的用品已遍及人們足跡所至,從嫦娥三號登月到兒童玩具、從科學研究到日常生活(如手機),無不滲透著計算機芯片的威能,人們已充分享受著計算機科技帶來的巨大便利與無窮的樂趣。這一切無疑給本書第三版的編寫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動力。
本書按照高職高專及應用型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特點進行編寫,教材針對性強,啟發性較好。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堅持以應用為目的,采用“項目驅動”的形式編寫,力求理論基礎、實踐環節與工程訓練相結合。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敘述啟發式,邏輯線索簡明、清晰、合理;物理概念清楚,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流暢,通俗易懂;注重典型電路和芯片的介紹;刪繁就簡、突出重點、內容少而精;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紹;圖表精選,說明性強。努力使教材反映計算機科技的最新成果,讀者可以從每一章中看到這一點。
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概述、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的尋址方式和指令系統、匯編語言初步、總線和主板、存儲器、中斷系統、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等。注重典型電路和芯片的介紹,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衷心感謝廣大讀者的支持,使本書得以進入“‘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系列。本書堅持第二版的編寫原則,努力奉獻給讀者一本求新求精、簡明實用的好書。
本書第三版由何超擔任主編,負責全面修訂;劉麗軍、于繼武、張建偉、庫波分別對大綱和書稿進行了審讀,并對全書的修訂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還有武華、劉洋等,在本書的案例編碼及代碼調試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編 者
2014年2月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概述 1
本章學習目標 1
1.1 計算機的分類及應用 1
1.1.1 計算機的分類 1
1.1.2 計算機的應用范圍 2
1.2 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概況 4
1.2.1 計算機的發展 4
1.2.2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6
1.3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7
1.4 微型計算機中數的編碼和字符的表示 8
1.4.1 進位計數制 8
1.4.2 進制之間的轉換 10
1.4.3 無符號數和帶符號數 13
1.4.4 定點數與浮點數 14
1.4.5 計算機中的編碼 15
本章小結 18
習題一 18
第2章 微處理器 19
本章學習目標 19
2.1 微處理器概述 19
2.1.1 CPU的基本概念和組成 19
2.1.2 CPU主要技術參數 24
2.1.3 CPU主流技術術語淺析 25
2.2 8086/8088微處理器 27
2.2.1 8086的編程結構 27
2.2.2 8086的工作模式和引腳功能 32
2.2.3 8086系統的存儲器 38
2.2.4 8086的總線時序 41
2.3 輝煌的歷程 43
2.3.1 早期的CPU 43
2.3.2 32位CPU 45
2.3.3 Pentium系列 45
2.4 64位CPU和多核技術 49
2.4.1 64位CPU 49
2.4.2 多核技術的發展 50
2.4.3 CPU的型號標注法 53
本章小結 56
習題二 57
第3章 微型計算機指令系統 62
本章學習目標 62
3.1 尋址方式 62
3.1.1 與數據有關的尋址方式 63
3.1.2 轉移地址的尋址方式 69
3.2 8086/8088處理器的指令系統 72
3.2.1 數據傳送指令 72
3.2.2 算術運算指令 74
3.2.3 邏輯運算指令 79
3.2.4 移位指令 80
3.2.5 串操作指令 81
3.2.6 控制轉移指令 83
3.2.7 循環指令 85
3.2.8 過程調用和返回指令 86
3.2.9 中斷指令 86
3.2.10 處理機控制指令 87
3.3 32位新增指令簡介 88
本章小結 89
習題三 89
第4章 匯編語言及匯編程序設計 93
本章學習目標 93
4.1 匯編語言概述 93
4.1.1 匯編語言 93
4.1.2 匯編環境介紹 94
4.1.3 匯編語言上機過程 95
4.2 匯編語言標識符、表達式及運算符 95
4.2.1 匯編語言語句格式 95
4.2.2 匯編語言標識符 96
4.2.3 表達式和運算符 96
4.3 偽指令和宏指令 97
4.3.1 數據定義偽指令 97
4.3.2 符號定義語句 100
4.3.3 段定義偽操作 101
4.3.4 過程定義偽指令 101
4.4 系統功能調用 102
4.4.1 系統功能調用概述 102
4.4.2 基本I/O調用 103
4.4.3 程序舉例 104
4.5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舉例 105
4.6 匯編與C/C++接口 109
4.6.1 高級語言與匯編語言的接口需要
解決的問題 109
4.6.2 C語言與匯編語言的接口 110
本章小結 110
習題四 111
第5章 總線和主板 117
本章學習目標 117
5.1 總線基本概念 118
5.1.1 什么是總線 118
5.1.2 面向總線的體系結構 118
5.1.3 總線分類和性能指標 120
5.2 總線工作原理 124
5.2.1 總線的控制 124
5.2.2 數據傳送 124
5.2.3 總線仲裁 126
5.2.4 總線驅動和其他控制 127
5.3 微機的系統總線標準 127
5.3.1 系統總線標準 127
5.3.2 常見系統總線標準 128
5.3.3 其他總線 136
5.4 認識主板 139
5.5 主板結構規范 143
5.6 主板控制芯片組 144
5.6.1 概念及結構 144
5.6.2 流行芯片組 147
5.7 主板發展趨勢 150
5.7.1 主板結構的新變化 150
5.7.2 主板總線速度的提升 151
5.7.3 主板超頻穩定性能的成熟 151
5.7.4 主板性能的增強 152
5.7.5 整合技術日新月異 153
本章小結 153
習題五 154
第6章 存儲器 156
本章學習目標 156
6.1 存儲器的概念、分類和要素 156
6.1.1 物理介質存儲器和云存儲技術 156
6.1.2 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 158
6.1.3 選擇存儲器件的考慮因素 159
6.2 內存儲器 161
6.2.1 隨機讀寫存儲器 161
6.2.2 只讀存儲器(ROM) 171
6.3 IBM-PC/XT中的存儲器、擴展存儲器
及其管理 176
6.3.1 存儲空間的分配 176
6.3.2 ROM子系統 177
6.3.3 RAM子系統 178
6.3.4 尋址范圍 180
6.3.5 存儲器的管理 181
6.3.6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83
6.4 外存儲器 184
6.4.1 軟盤 184
6.4.2 硬盤 185
6.4.3 光盤 186
6.4.4 移動存儲器 188
6.5 CPU與存儲器的連接 189
6.5.1 CPU與存儲器連接時應注意的
問題 189
6.5.2 存儲器片選信號的產生方式和
譯碼電路 190
6.5.3 CPU與存儲器的連接 192
本章小結 198
習題六 199
第7章 中斷系統 201
本章學習目標 201
7.1 中斷系統基本概念 201
7.1.1 中斷的概念 202
7.1.2 中斷的作用和分類 202
7.2 中斷的過程 204
7.2.1 中斷請求與中斷屏蔽 205
7.2.2 中斷識別與中斷優先級的管理 206
7.2.3 中斷響應 210
7.2.4 中斷處理 212
7.3 中斷向量及其操作 213
7.3.1 中斷類型號和中斷向量表 213
7.3.2 中斷向量的設置 214
7.3.3 中斷向量的修改 215
7.3.4 中斷類型號的獲取 216
7.4 Intel 8259A可編程中斷控制器 216
7.4.1 8259A的框圖和引腳 217
7.4.2 中斷觸發方式和中斷響應過程 220
7.4.3 工作方式 222
7.4.4 屏蔽中斷源的方式 223
7.4.5 結束中斷處理的方式 224
7.4.6 中斷級聯方式 225
7.4.7 8259A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方式
命令字 227
7.4.8 8259A在以80x86為CPU的計算
機中的應用 235
本章小結 238
習題七 238
第8章 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 241
本章學習目標 241
8.1 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概述 241
8.1.1 微機接口和接口類型 242
8.1.2 輸入/輸出接口的編址方式 243
8.1.3 CPU和外部設備的數據傳輸的同步
控制方式 247
8.2 常用微機外部實用接口 251
8.2.1 USB接口 251
8.2.2 PS/2串行接口 252
8.2.3 COM串行接口 252
8.2.4 LPT并行接口 252
8.2.5 IEEE 1394串行接口 253
8.2.6 MIDI專用接口 254
8.2.7 SCSI接口 254
8.2.8 VGA專用接口 254
8.2.9 DVI專用接口 255
8.2.10 RJ-45異步串行接口 255
8.2.11 S視頻端口 256
8.3 實用并行數據接口 256
8.3.1 并行通信的概念 257
8.3.2 簡單并行口 257
8.3.3 8255A可編程輸入/輸出接口 258
8.3.4 IDE接口 260
8.4 串行數據接口 261
8.4.1 概述 261
8.4.2 串行接口標準RS-232C 263
8.4.3 SATA接口 264
8.4.4 SATA II串口 265
8.5 微機內部總線接口 266
8.6 數/模、模/數轉換器及其與CPU的接口 267
8.6.1 數/模轉換器及其與CPU的接口 267
8.6.2 模/數轉換器及其與CPU的接口 269
本章小結 270
習題八 271
附錄一 ASCII碼表 272
附錄二 Pentium指令系統一覽表 273
參考文獻 280
- 工程數學 [主編 郭立娟 王海]
-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主編 劉 軍 楊國龍 劉天成]
- MySQL數據庫項目式教程 [陳亞峰]
- 智能化技術基礎(第三版) [鄧文達 李禮]
- 電視節目策劃與制作(微課版) [主 編 黃滴滴]
- 大學應用數學 [主編 郭立娟]
- 軟件定義網絡技術與實踐 [主編 但唐仁]
- 工業機器人拆裝與調試 [主編 胡月霞 向艷芳 朱奇]
- 信息技術基礎 [主編 唐倩 邵銳]
- 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微動教學法 [石鐵峰 石家羽 著]
- Photoshop 圖形圖像項目化教程 [主編 胡斌斌 黎婭 蘇大椿]
- 高職院校軟件類專業“類上班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楊智勇 王海洋 著]
-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 [主編 姜國權 姜福佳]
- 信息技術(微課版) [王云 徐江鴻 李清霞 羅學鋒 ]
- 管理基礎與實務 [主編 王鳳基 顏漢軍]
- 人工智能應用基礎 [主編 楊纓 李佳]
- 人工智能概論(第二版) [主編 任云暉 丁紅 徐迎春 ]
- 信息時代美育之道 [主編 劉宏宇 黎婭]
- 數字媒體交互設計項目式教程(微課版) [主編 蘇陸]
- 計算機網絡技術項目化教程(微課版) [主編 王艷萍 安華萍]
- Excel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第三版) [主 編 趙艷莉 耿聰慧]
- 應用數學 [主編 劉東海 劉麗瑤]
- 計算機網絡基礎創新教程(模塊化+課程思政版) [主編 唐繼勇 李旭]
- 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案例教程 [主編 周麗娟 王璐]
- 路由交換技術項目化教程 [主編 范國娟]
- 信息技術基礎立體化教程 [鄒承俊 周洪林 劉和文 葉煜 ]
- 無線局域網技術與實踐 [主編 唐繼勇 劉思伶]
- 信息技術基礎項目化教程 [主編 王宏斌 王萬麗 王芳]
- 體育與健康 [主編 馬馳 吳雅彬]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 Office)指導手冊 [主編 王宏斌 孫元 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