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特黄aaaaaaa在线观看-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欧美一级特黄刺激大片视频-深夜久久-深夜激情网站

熱門關鍵字:  聽力密碼  聽力密碼  新概念美語  單詞密碼  巧用聽寫練聽力

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三版)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作 者】王達 【I S B N 】978-7-5170-4812-1 【責任編輯】周春元 【適用讀者群】本專通用 【出版時間】2016-12-22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頁 數】796 【千字數】1450 【印 張】49.75 【定 價】108 【叢 書】 【備注信息】
圖書詳情

    本書是國內一本以H3C最新的Comware V7版本和Cisco以太網交換機最新的IOS 15.2.x版本操作系統為平臺的H3C和Cisco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工具圖書。本書共19章,全面、系統、深入地介紹了H3C和Cisco園區網以太網交換機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技術原理和相關功能配置與管理方法,主要內容包括:H3C和Cisco園區以太網交換機產品選型、Comware V7和IOS 15.2.x操作系統的使用、維護與管理方法,以及以太網端口、以太網通道、以太網鏈路聚合、交換機堆疊、IRF2、基本VLAN特性(包括靜態和各種動態VLAN劃分方式)、擴展VLAN特性(包括Super VLAN、Private VLAN等)、VTP、GVRP/MVRP、生成樹(包括STP、RSTP、PVST和MSTP等)、ACL技術原理和相關功能應用配置與管理方法。

    本書既適合讀者自學,又可作為培訓機構的H3C和Cisco認證培訓教材。讀者結合本書配套的超大型實戰視頻課程學習,可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最新操作系統版本,國內首部H3C Comware V7版本著作

    全面采用Cisco、H3C以太網交換機最新的操作系統版本,是國內首部全面采用H3C最新的Comware V7版本的H3C交換機著作。

    全面更新,新增大量寶貴經驗和示例,內容更專業、更實用

    在全面采用最新版本操作系統和最新產品系列的基礎上,結合筆者近幾年在視頻課程錄制和培訓中最新職積累的實戰經驗,不僅對本第二版內容進行了全面更新,還新增了許多寶貴經驗介紹和實戰示例。

    一本學會Cisco和H3C兩大品版交換機主流功能配置與管理

    全面介紹了Cisco和H3C這兩家全球主流網絡設備品牌的以太網交換機中最基礎、最重要功能的相關技術原理和配置與管理方法,并且可以采用對比式方法學習,效果更好。

    通用配置思路分析和配置步驟完善結合,大量示例更易掌握

    每項主要功能配置中都給出了詳盡的配置思路分析和Step-by-Step式的步驟詳解,從而使復雜的配置一目了然,更方便從全局理解及把握每項功能。書中還有大量分層次的配置示例,不僅可以學會各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更能深入理解不同配置命令之間的相互關聯。

    購買本書的讀者,全套實操視頻課程享3折優惠!!!

    本書的寫作動機

    自本書第二版于2012年1月出版四年多以來,銷售形勢可用火爆來形容,一再重印,在各大網店上也是好評如潮(僅當當網上截止筆者在為這本新書寫《前言》時已1300多條,且幾乎100%好評),真誠感謝各位朋友的高度信任與大力支持。但同時總是有眾多讀者朋友在追問我什么時候出新的版本。的確,第二版的出版迄今已經四年多了,在這期間,Cisco IOS系統和H3C Comware系統版本和產品都發生了很多改進及更新。但確實苦于時間不夠用:先是應華為之邀為他們寫了兩本新書《華為交換機學習指南》和《華為路由器學習指南》,然后又要錄制圖書的配套實戰視頻課程,以及網上直播的認證培訓課程,還有自身還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所以一直沒能抽時間來完成本書的改版。

    但面對讀者愈加強烈的更新改版要求,在手上的課程錄制工作暫告一段落后,我毅然決定暫停其他一切工作,著手進行本書第二版的更新改版工作。因為與第二版相隔的時間比較長,兩大品牌交換機設備的操作系統發生了很大改變,所以本書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地重寫,全面按照Cisco交換機目前使用的最新15.2及以上 IOS版本,H3C最新的Comware V7版本,以及各自對應的當前最新、主流應用的交換機產品進行介紹。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本書的主要特色

    本書經過以前兩個版本的出版,收集到了一些讀者朋友好的建議,同時加上這么多年來,筆者的專業技能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所以本版圖書除繼承前兩個版本的特色外,在專業性方面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具體來講,本書具有以下區別同類其他圖書的突出特色:

     采用最新的操作系統版本和產品系列

    本書Cisco交換機部分,采用最新的15.2及以上IOS版本,H3C交換機部分采用最新的Comware V7版本(除部分采用V5版的主流機型外),書中介紹的交換機產品中既包括了最近幾年新推出的,又包括了當前主流應用的。

     系統性和專業性進一步提高

    經過前幾年與華為公司的合作,目前對全球三大品牌:Cisco、華為和H3C的網絡設備和技術均有更加深入及全面的掌握,特別是在技術原理方面的鉆研及心得,使得本版圖書在系統性和專業性方面更有進一步提高。

     國內最大型、最系統的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手冊

    本書與前兩個版本一樣,集成介紹了Cisco和H3C交換機最基礎、最常用的交換機功能配置與管理方法,全書近800頁,比較全面地介紹了Cisco和H3C目前主流應用的以太網交換機系列,以及它們最主要的功能的配置與管理方法,絕對是Cisco和H3C交換機初學者的首選。

     深入技術原理剖析與分層配置示例完美結合

    本書區別于許多同類圖書之處在于,本書不僅有比較深入的各種Cisco、H3C交換機技術原理剖析,而且列舉了大量各種不同層次的應用配置案例。這種有機結合就可以使廣大讀者,特別是初學者不再是孤立地學習這些枯燥的技術原理,而是能體驗到這些技術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反過來又加深了對這些技術原理的理解。另外,分層次的配置案例可使讀者朋友不僅可以全面了解各具體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更能通過綜合案例深入地理解不同功能之間的相互關聯及應用方法。

     圖書與配套實戰視頻課程雙劍合璧

    筆者在兩年前就開始全面錄制所出版的圖書的配套實戰視頻課程,對于本書,筆者也錄制了配套視頻課程,可以為大家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當然,視頻課程不是圖書內容的簡單視頻化,而是對圖書內容的提高和實戰化,因為視頻課程中絕大多數是實戰實驗案例演示,這樣就可幫助鞏固及加深對圖書內容的理解。大家可以在后面將要介紹到的視頻課程中心試聽或購買我的視頻課程,也可直接向我購買下載版。

    本書適用的讀者對象

    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面、系統和深入,適合于各層次的讀者,具體如下:

     各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

     各Cisco、H3C設備培訓機構(可作為教材或輔導教材)

     希望能從零開始學習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的讀者

     以前沒有系統地學習過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的讀者

     看不懂Cisco、H3C交換機配置方案,沒有掌握通用配置方法的讀者

     希望有一本可用于平時工作中查閱的大型Cisco、H3C交換機配置手冊的讀者

    本書的服務資源

    本書由王達主筆并統稿,參加編寫、校驗和排版的人員有:何艷輝、王珂、沈芝蘭、馬平、何江林、劉鳳竹、盧京華、周志雄、洪武、高平復、周建輝、孔平、尚寶宏、姚學軍、張磊、劉學、李翔、王嬌、李敏、吳鵬飛、宋希嶺、劉中洲、潘朝陽、劉偉、曾平輝、李京楊、張躍、周平輝、王新宇、王薄、韓大為、宋寶強、史鵬宇、陸偉等。

    另外,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的各位領導和編輯老師為本書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勞動,在此一并表示我對各位老師的最由衷謝意!但由于編者水平有限,盡管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校驗,但書中仍可能存在一些錯誤和瑕疵,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萬分感謝!

    另外本書讀者可以通過以下渠道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并享受相關服務:

     多個專家博客和認證微博

    51CTO專家博客:http://winda.blog.51cto.com

    CSDN專家博客:http://blog.csdn.net/lycb_gz

    新浪認證微博:weibo.com/winda

    騰訊認證微博:t.qq.com/winda2010

     視頻課程中心

    51CTO學院課程中心:http://edu.51cto.com/lecturer/user_id-55153.html

    CSDN學院課程中心:http://edu.csdn.net/lecturer/74

    備注:大家需要我的視頻課程時可直接在以上課程中心購買,也可直接向我購買下載版,還可購買下載版視頻課程終身會員,獲得我錄制的所有視頻課程。另外,我每年還將舉辦兩期左右的華為、Cisco或H3C的各類認證的網上直播視頻培訓,可加入以下讀者QQ群或學員QQ群向我了解。

     讀者和學員QQ群

    為了能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也方便大家相互交流、學習,筆者為本書讀者提供以下三個QQ讀者群,大家選擇其中一個加入即可:32354930、54435786和17201450。對于購買了我的視頻課程的學員朋友,可加入以下兩個視頻課程學員QQ群之一:398772643和241903278。

    第1章 Cisco IOS系統園區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2
    1.1 Cisco Catalyst園區交換機 3
    1.1.1 Cisco Catalyst園區以太網交換機分類 3
    1.1.2 Cisco Catalyst以太網交換機的命名規則 3
    1.1.3 Cisco Catalyst系列交換機比較 4
    1.2 Catalyst 6800系列交換機 6
    1.2.1 Catalyst 6800ia子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7
    1.2.2 Catalyst 6800ia子系列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8
    1.2.3 Catalyst 6800ia子系列交換機結構 8
    1.2.4 Catalyst 6807-XL交換機基本特性 9
    1.2.5 Catalyst 6807-XL交換機結構 10
    1.2.6 Catalyst 6840-X子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11
    1.2.7 Catalyst 6840-X子系列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12
    1.2.8 Catalyst 6840-X子系列交換機結構 12
    1.2.9 Catalyst 6840-X子系列光纖收發器模塊端口編號 14
    1.2.10 Catalyst 6880-X子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17
    1.2.11 Catalyst 6880-X子系列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17
    1.2.12 Catalyst 6880-X子系列交換機結構 18
    1.2.13 Catalyst 68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9
    1.3 Catalyst 6500/6500-E系列交換機 20
    1.3.1 Catalyst 6500/6500-E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21
    1.3.2 Catalyst 6500-E系列的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22
    1.3.3 Catalyst 6500/6500-E系列交換機交換引擎 23
    1.3.4 Catalyst 6500-E系列交換機結構 24
    1.3.5 Catalyst 6500/6500-E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27
    1.4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 29
    1.4.1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特性 29
    1.4.2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32
    1.4.3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主要應用 32
    1.5 Catalyst 4500-X系列交換機 34
    1.5.1 Catalyst 4500-X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35
    1.5.2 Catalyst 4500-X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36
    1.5.3 Catalyst 4500-X系列交換機結構 36
    1.5.4 Catalyst 4500-X系列交換機主要應用 37
    1.6 Catalyst 3850系列交換機 39
    1.6.1 Catalyst 3850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39
    1.6.2 Catalyst 3850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0
    1.6.3 Catalyst 3850系列交換機結構 42
    1.6.4 Catalyst 3850系列交換機主要應用 43
    1.7 Catalyst 3750-X/3560-X系列交換機 44
    1.7.1 Catalyst 3750-X和3560-X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45
    1.7.2 Catalyst 3750-X/3560-X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6
    1.7.3 Catalyst 3750-X/3560-X系列交換機的特色技術 48
    1.8 Catalyst 2960-S系列交換機 50
    1.8.1 Catalyst 2960-S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50
    1.8.2 Catalyst 2960-S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50
    1.8.3 Catalyst 2960-S系列交換機的特色技術 51
    1.9 Catalyst 2960-X系列交換機 53
    1.9.1 Catalyst 2960-X系列交換機基本特性 53
    1.9.2 Catalyst 2960-X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54
    1.9.3 Catalyst 2960-X系列交換機的特色技術 55
    第2章 Cisco IOS系統的基本使用、維護與管理 57
    2.1 IOS系統基礎 58
    2.1.1 初識Cisco IOS系統 58
    2.1.2 Cisco IOS體系結構的發展過程 59
    2.1.3 CatOS與IOS基本特性比較 60
    2.2 IOS系統的基本使用 61
    2.2.1 IOS系統命令模式 61
    2.2.2 IOS幫助系統的使用 62
    2.2.3 IOS命令的縮寫 64
    2.2.4 IOS命令的no和default選項 64
    2.2.5 IOS的錯誤提示消息 64
    2.2.6 IOS的歷史命令記錄功能 65
    2.2.7 IOS命令的編輯功能 65
    2.3 IOS文件系統管理 67
    2.3.1 顯示可用的文件系統 68
    2.3.2 設置默認文件系統 69
    2.3.3 顯示文件系統中的文件信息 70
    2.3.4 改變和顯示當前工作目錄 71
    2.3.5 創建和刪除目錄/文件 72
    2.3.6 復制文件 72
    2.3.7 創建、顯示和提取文件 76
    2.4 基礎配置 78
    2.4.1 更改IOS交換機的主機名 78
    2.4.2 設置命令級別和密碼 79
    2.4.3 設置或修改特權模式靜態密碼 80
    2.4.4 設置特權模式或命令級別加密密碼 80
    2.4.5 交換機的初始化配置 80
    2.5 Console本地登錄IOS系統 82
    2.5.1 Console本地登錄的設備連接 83
    2.5.2 配置Console本地登錄終端軟件 83
    2.5.3 配置Console本地登錄密碼認證 85
    2.5.4 配置Console本地登錄用戶名和密碼對認證 85
    2.6 Telnet遠程登錄IOS系統 86
    2.6.1 配置Telnet遠程登錄IP地址 86
    2.6.2 Telnet遠程登錄身份認證配置 87
    2.6.3 通過Telnet登錄Cisco交換機IOS系統 88
    2.6.4 用戶登錄管理 89
    2.7 系統消息日志配置與管理 90
    2.7.1 系統日志消息格式 90
    2.7.2 禁用消息日志功能 92
    2.7.3 設置顯示日志消息的目標設備 92
    2.7.4 啟用、禁用日志消息的時間戳功能 93
    2.7.5 啟用、禁用日志消息序列號功能 93
    2.7.6 定義日志消息的嚴重級別 94
    2.7.7 限制日志消息發往緩存歷史列表和SNMP管理站 94
    2.7.8 系統消息日志維護與管理命令 95
    2.8 IOS系統密碼恢復 95
    2.8.1 固定配置交換機的密碼恢復 95
    2.8.2 禁止密碼恢復功能 98
    第3章 Cisco IOS系統配置文件和映像管理 99
    3.1 IOS映像文件基礎 100
    3.1.1 IOS映像文件命名 100
    3.1.2 IOS映像軟件特性集 100
    3.1.3 IOS映像文件分類、格式和查看方法 102
    3.2 使用TFTP協議復制IOS映像 105
    3.2.1 通過TFTP協議復制映像文件前的準備 106
    3.2.2 使用TFTP協議下載映像文件 106
    3.2.3 使用TFTP上傳映像文件 107
    3.3 使用FTP協議復制IOS映像文件 108
    3.3.1 通過FTP協議復制映像文件前的準備 108
    3.3.2 使用FTP協議下載映像文件 109
    3.3.3 使用FTP協議上傳映像文件 110
    3.4 使用RCP協議復制IOS映像文件 111
    3.4.1 通過RCP協議復制映像文件前的準備 111
    3.4.2 使用RCP協議下載映像文件 112
    3.4.3 使用RCP協議上傳映像文件 113
    3.5 從一個堆疊成員復制映像文件到另一個堆疊成員 113
    3.6 IOS配置文件基礎 114
    3.6.1 IOS配置文件概述 114
    3.6.2 創建和使用IOS配置文件指南 115
    3.6.3 通過使用文本編輯器創建IOS配置文件 115
    3.6.4 配置文件管理命令 115
    3.6.5 恢復交換機到出廠配置 116
    3.7 通過使用TFTP協議復制IOS配置文件 119
    3.7.1 使用TFTP協議下載IOS配置文件 119
    3.7.2 使用TFTP協議上傳IOS配置文件 119
    3.8 通過使用FTP協議復制配置文件 120
    3.8.1 使用FTP協議下載配置文件 120
    3.8.2 使用FTP協議上傳配置文件 122
    3.9 使用RCP協議復制配置文件 123
    3.9.1 使用RCP協議下載配置文件 123
    3.9.2 使用RCP協議上傳配置文件 124
    3.10 清除、替換和回滾IOS配置信息 125
    3.10.1 清除啟動IOS配置文件 125
    3.10.2 理解配置存檔功能 126
    3.10.3 理解配置替換和配置回滾功能 127
    3.10.4 配置替換和配置回滾的需求和限制 128
    3.10.5 創建一個配置存檔 129
    3.10.6 執行配置替換和配置回滾操作 130
    3.11 Cisco IOS映像的其他管理 132
    3.11.1 IOS映像重載計劃配置 132
    3.11.2 從ROMmon模式恢復連續啟動的交換機 133
    3.11.3 從ROMmon模式恢復中斷或者丟失映像的交換機 137
    3.11.4 恢復Cisco交換機到出廠配置 143
    3.11.5 通過boot loader程序命令恢復IOS映像的方法 143
    第4章 Cisco交換機以太網端口和通道配置與管理 144
    4.1 二層以太網端口屬性配置與管理 145
    4.1.1 物理以太網端口的標識 145
    4.1.2 以太網端口的默認屬性 146
    4.1.3 配置以太網端口速率和雙工模式 147
    4.1.4 配置以太網端口描述 149
    4.1.5 配置以太網端口的流量控制 149
    4.1.6 配置以太網端口的Auto-MDIX 151
    4.1.7 二層以太網端口屬性管理命令 152
    4.2 三層接口基本屬性配置與管理 152
    4.2.1 三層接口類型 152
    4.2.2 配置三層接口基本屬性 155
    4.3 接口范圍配置 156
    4.3.1 配置接口范圍 156
    4.3.2 配置接口范圍宏 158
    4.4 以太網通道配置與管理 159
    4.4.1 PAgP以太網通道協議 159
    4.4.2 LACP以太網通道協議 160
    4.4.3 以太網通道的on模式 161
    4.4.4 默認以太網通道配置 161
    4.4.5 以太網通道配置指南 162
    4.4.6 配置二層以太網通道 163
    4.4.7 配置三層以太網通道 165
    4.4.8 配置LACP獨立模式 167
    4.4.9 配置LACP以太網通道備用端口 167
    4.4.10 二層以太網通道配置示例 168
    4.4.11 三層以太網通道配置示例 169
    4.5 以太網通道負載分擔配置與管理 170
    4.5.1 以太網通道負載分擔方案 170
    4.5.2 配置以太網通道負載分擔 172
    4.6 以太網通道故障排除 173
    4.6.1 兩種以太網通道協議總結 174
    4.6.2 以太網通道配置注意事項 175
    4.6.3 以太網通道常見故障及原因 176
    4.6.4 以太網通道不通的故障排除示例 177
    4.6.5 以太網通道不能負載均衡故障排除示例 180
    第5章 Cisco交換機堆疊配置與管理 183
    5.1 交換機的級聯 184
    5.1.1 兩種交換機級聯方案 184
    5.1.2 光纖端口的級聯 185
    5.2 交換機堆疊基礎 185
    5.2.1 不同交換機系列對堆疊方式的支持 186
    5.2.2 堆疊成員角色及成員編號 187
    5.2.3 堆疊成員優先級值 188
    5.2.4 堆疊成員的添加、替換和刪除 188
    5.2.5 堆疊電纜的選擇與連接 189
    5.2.6 全帶寬和半帶寬堆疊連接 191
    5.2.7 堆疊主的選舉和再選舉 193
    5.2.8 堆疊軟件兼容性建議 194
    5.2.9 滾動堆疊升級 195
    5.2.10 交換機堆疊的訪問 197
    5.2.11 堆疊成員的訪問 198
    5.3 堆疊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199
    5.3.1 交換機堆疊配置情形 200
    5.3.2 分配業務口為堆疊端口 201
    5.3.3 分配疊成員號 201
    5.3.4 設置堆疊成員優先級 202
    5.3.5 啟用永久MAC地址功能 203
    5.3.6 設置堆疊端口傳輸速率為10Gbps 204
    5.4 堆疊預備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204
    5.4.1 堆疊預配置功能簡介 204
    5.4.2 預備交換機與預配置比較的結果 205
    5.4.3 配置預配置交換機 205
    5.5 滾動堆疊升級配置與管理 206
    第6章 Cisco交換機VLAN配置與管理 208
    6.1 VLAN基礎 209
    6.1.1 VLAN概述 209
    6.1.2 理解VLAN的形成原理 210
    6.1.3 VLAN標簽 212
    6.1.4 VLAN范圍 214
    6.2 基于端口的靜態VLAN劃分 214
    6.2.1 兩種重要的二層以太網端口 215
    6.2.2 Native VLAN 216
    6.3 普通范圍以太網VLAN配置 217
    6.3.1 普通范圍以太網VLAN配置指南 217
    6.3.2 IOS系統的兩種VLAN配置模式 217
    6.3.3 保存VLAN配置 218
    6.3.4 創建或編輯普通范圍以太網VLAN 219
    6.3.5 添加靜態訪問端口到VLAN中 219
    6.4 配置擴展范圍VLAN 220
    6.4.1 擴展范圍VLAN配置指南 220
    6.4.2 創建和編輯擴展范圍VLAN 221
    6.4.3 使用內部VLAN ID創建擴展范圍VLAN 222
    6.5 VLAN Trunk基礎 222
    6.5.1 VLAN中繼概述 223
    6.5.2 Trunk端口封裝類型 223
    6.5.3 Trunk端口模式 226
    6.5.4 VLAN中繼的前提條件 227
    6.5.5 VLAN中繼的約束 227
    6.5.6 Trunk端口的VLAN許可 228
    6.5.7 Trunk端口的默認配置 228
    6.6 Trunk端口配置與管理 228
    6.6.1 Trunk端口的基本配置 228
    6.6.2 定義Trunk端口的VLAN許可列表 229
    6.6.3 配置Trunk端口Native VLAN 230
    6.6.4 VLAN配置示例 231
    6.6.5 配置Trunk端口的負載共享 234
    6.6.6 使用STP端口優先級進行Trunk端口負載共享配置示例 236
    6.6.7 使用STP路徑開銷進行Trunk端口負載共享配置示例 238
    6.7 PVLAN基礎 240
    6.7.1 PVLAN簡介 240
    6.7.2 PVLAN中的三種端口 240
    6.7.3 PVLAN三種VLAN的特性 241
    6.7.4 PVLAN與其他功能的交互 242
    6.8 PVLAN配置 244
    6.8.1 主VLAN和從VLAN配置指南 244
    6.8.2 PVLAN端口配置指南 245
    6.8.3 配置PVLAN中的主、從VLAN關聯 245
    6.8.4 配置二層端口作為PVLAN主機端口 246
    6.8.5 配置二層端口作為PVLAN混雜端口 247
    6.8.6 映射從VLAN到主VLAN SVI接口 248
    6.8.7 PVLAN維護和管理命令 248
    6.8.8 PVLAN配置示例 249
    6.9 VMPS基礎 251
    6.9.1 動態VLAN分配原理 251
    6.9.2 VMPS服務器的安全模式 252
    6.9.3 動態訪問端口VLAN成員 253
    6.9.4 Fallback VLAN 253
    6.9.5 VMPS配置指南 254
    6.9.6 VMPS客戶端默認配置 254
    6.10 VMPS服務器的配置 254
    6.10.1 配置VMPS數據庫 254
    6.10.2 配置VMPS服務器 257
    6.11 VMPS客戶端的配置 258
    6.11.1 指定VMPS服務器 258
    6.11.2 配置動態Access端口 259
    6.11.3 VMPS客戶端的其他配置 259
    6.11.4 VMPS配置示例 260
    6.12 VLAN間路由配置與管理 262
    6.12.1 配置VLAN間路由 262
    6.12.2 VLAN間路由配置示例 262
    6.13 同網段同VLAN用戶間不能互訪問的故障排除示例 264
    第7章 Cisco交換機VTP配置與管理 268
    7.1 VTP基礎 269
    7.1.1 VTP概述 269
    7.1.2 VTP域 269
    7.1.3 VTP工作模式 270
    7.1.4 VTP通告 271
    7.1.5 VTP版本特性 273
    7.1.6 VTP修剪 275
    7.1.7 VTP和交換機堆疊 276
    7.2 VTP配置與管理 276
    7.2.1 VTP配置指南 276
    7.2.2 配置VTP工作模式 277
    7.2.3 配置VTP 3密碼 278
    7.2.4 配置VTP 3主服務器 278
    7.2.5 配置VTP版本 279
    7.2.6 啟用VTP修剪 279
    7.2.7 基于端口配置VTP 280
    7.2.8 在VTP域中添加一個VTP客戶端交換機 280
    7.2.9 VTP維護與管理 281
    7.2.10 VTP配置示例 281
    7.3 通過VTP不能使VLAN配置信息同步的故障排除 284
    7.3.1 VLAN配置信息不同步的原因 285
    7.3.2 VLAN配置信息不同步故障排除示例 285
    第8章 生成樹協議基礎 289
    8.1 理解IEEE 802.1d STP 290
    8.1.1 STP的由來 290
    8.1.2 STP基本工作原理 291
    8.1.3 STP基本概念 292
    8.1.4 理解交換機ID 293
    8.1.5 理解STP BPDU 294
    8.1.6 STP角色選舉 297
    8.2 STP端口狀態 300
    8.2.1 STP端口狀態概述 300
    8.2.2 阻塞狀態 301
    8.2.3 偵聽狀態 302
    8.2.4 學習狀態 303
    8.2.5 轉發狀態 303
    8.2.6 禁用狀態 304
    8.2.7 STP工作原理解析示例 305
    8.3 理解IEEE 802.1w RSTP 306
    8.3.1 RSTP概述 306
    8.3.2 RSTP端口角色和端口狀態 307
    8.3.3 RSTP的快速收斂原理 308
    8.3.4 RSTP BPDU格式和處理方式 309
    8.4 理解PVST、PVST+和Rapid-PVST+ 311
    8.4.1 生成樹技術發展歷史回顧 311
    8.4.2 Cisco PVST 312
    8.4.3 Cisco PVST+和Rapid-PVST+ 312
    8.4.4 交換機堆疊中的PVST+或Rapid-PVST+生成樹 314
    8.5 理解IEEE 802.1s MSTP 314
    8.5.1 MSTP生成樹類型 315
    8.5.2 MSTP區域及工作原理 317
    8.5.3 MSTP的其他特性 318
    8.5.4 MSTP與其他生成樹協議的互操作性 319
    8.5.5 Cisco與H3C交換機生成樹模式的協同能力 320
    8.6 生成樹協議增強功能 321
    8.6.1 PortFast(端口快速) 322
    8.6.2 UplinkFast(上聯快速) 322
    8.6.3 BackboneFast(骨干快速) 324
    8.6.4 BPDU Guard(BPDU保護) 326
    8.6.5 Root Guard(根保護) 326
    8.6.6 Loop Guard(環路保護) 327
    第9章 Cisco交換機生成樹配置與管理 330
    9.1 PVST+、Rapid-PVST+模式配置與管理 331
    9.1.1 默認生成樹配置 331
    9.1.2 PVST+、Rapid-PvST+配置指南 331
    9.1.3 配置生成樹模式 332
    9.1.4 禁用生成樹 333
    9.1.5 配置根交換機 333
    9.1.6 配置從根交換機 334
    9.1.7 配置端口優先級 334
    9.1.8 配置端口開銷 335
    9.1.9 配置VLAN橋優先級值 336
    9.1.10 配置定時器 336
    9.1.11 PVST+和Rapid-PVST+配置管理 337
    9.1.12 PVST+生成樹配置示例 338
    9.2 基于PVST+和Rapid-PVST+模式的負載均衡配置示例 341
    9.2.1 基于端口優先級的負載均衡配置示例 341
    9.2.2 基于端口路徑開銷的負載均衡配置示例 343
    9.3 MSTP配置與管理 344
    9.3.1 默認的IOS系統MST配置 345
    9.3.2 指定MST域配置和啟用MSTP模式 345
    9.3.3 配置根交換機 346
    9.3.4 配置從根交換機 347
    9.3.5 配置端口優先級 347
    9.3.6 配置端口開銷 348
    9.3.7 配置交換機優先級 349
    9.3.8 配置定時器 349
    9.3.9 為快速傳輸指定鏈接類型 350
    9.3.10 MSTP配置管理 350
    9.3.11 MSTP配置示例 351
    9.4 生成樹增強功能配置 354
    9.4.1 啟用根保護功能 354
    9.4.2 啟用PortFast功能 354
    9.4.3 啟用BPDU保護功能 355
    9.4.4 啟用BPDU過濾功能 355
    9.4.5 啟用UplinkFast功能 355
    9.4.6 啟用BackboneFast功能 356
    9.4.7 啟用環路保護功能 356
    9.4.8 啟用以太網通道保護功能 356
    9.5 PVST+到Rapid-PVST+的遷移配置示例 356
    9.5.1 兩臺匯聚層交換機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358
    9.5.2 兩臺匯聚層交換機上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360
    9.5.3 兩臺接入層交換機上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362
    9.5.4 兩臺接入層交換機的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原始配置 363
    9.5.5 接入層Access 1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364
    9.5.6 接入層Access 2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366
    9.5.7 Services 1和Services 2兩匯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367
    9.5.8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兩匯聚層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367
    9.5.9 混合模式下的調試輸出 368
    9.5.10 遷移后的配置校驗 368
    9.6 PVST+到MSTP的遷移配置示例 371
    9.6.1 PVST+模式遷移到MSTP模式的配置綜述 371
    9.6.2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兩匯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373
    9.6.3 Services 1和Services 2兩匯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374
    9.6.4 Access 1接入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375
    9.6.5 Access 2接入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376
    9.6.6 遷移后的配置校驗 376
    第10章 Cisco交換機ACL配置與管理 379
    10.1 ACL基礎 380
    10.1.1 ACL概述 380
    10.1.2 ACL類型及應用次序 381
    10.1.3 ACL配置和應用指南 384
    10.2 IPv4 ACL配置與管理 386
    10.2.1 數字型標準IPv4 ACL和擴展IPv4 ACL 386
    10.2.2 IPv4 ACL配置原則和經驗 387
    10.2.3 數字型標準IPv4 ACL創建 387
    10.2.4 數字型標準IPv4 ACL配置及應用示例 389
    10.2.5 數字型擴展IPv4 ACL創建 391
    10.2.6 數字型擴展IPv4 ACL配置及應用示例 394
    10.2.7 名稱型IPv4 ACL創建 396
    10.2.8 名稱型擴展IPv4 ACL創建 397
    10.2.9 擴展IPv4 ACL時間范圍配置 398
    10.2.10 IPv4 ACL維護與管理 401
    10.2.11 應用IPv4 ACL到終端線路 401
    10.2.12 應用IPv4 ACL到接口 402
    10.2.13 IPv4 ACL的注釋功能 404
    10.2.14 IPv4 ACL配置綜合示例 404
    10.3 MAC ACL配置與管理 405
    10.3.1 名稱型擴展MAC ACL創建 405
    10.3.2 應用MAC ACL到二層接口 407
    10.4 VACL配置與管理 408
    10.4.1 VACL配置指南 408
    10.4.2 VACL的創建和刪除 409
    10.4.3 應用VACL到VLAN中 412
    10.4.4 配置VACL日志 413
    10.4.5 VACL維護與管理 414
    10.4.6 VACL配置示例 414
    10.4.7 VLAN間訪問控制ACL與VACL配置比較示例 416

    第二篇 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第11章 H3C園區交換機選型及主要應用 419
    11.1 H3C園區以太網交換機概述 420
    11.1.1 H3C主要園區網以太網交換機系列 420
    11.1.2 H3C交換機命名規則 420
    11.2 S10500系列交換機 421
    11.2.1 S10500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22
    11.2.2 S10500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24
    11.2.3 S10500系列交換機的機箱結構 424
    11.2.4 S10500系列交換機單板選型 425
    11.2.5 S10500系列交換機的應用 428
    11.3 S9500E系列交換機 428
    11.3.1 S9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29
    11.3.2 S9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30
    11.3.3 S9505E系列交換機的機箱結構 431
    11.3.4 S9500E系列交換機單板選型 433
    11.3.5 S9500E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35
    11.4 S7600/7600-X系列交換機 437
    11.4.1 S7600/7600-X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37
    11.4.2 S7600/7600-X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38
    11.4.3 S7600-X系列交換機的機箱結構 439
    11.4.4 S7600-X系列交換機單板選型 440
    11.4.5 S7600-X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43
    11.5 S7500E系列交換機 443
    11.5.1 S7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44
    11.5.2 S7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45
    11.5.3 S7500E系列交換機的機箱結構 446
    11.5.4 S7500E系列交換機單板選型 447
    11.5.5 S7500E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50
    11.6 S58系列交換機 451
    11.6.1 S58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51
    11.6.2 S58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52
    11.6.3 S58系列交換機結構 454
    11.6.4 S58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60
    11.7 S5560-EI系列交換機 462
    11.7.1 S5560-EI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62
    11.7.2 S5560-EI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64
    11.7.3 S5560-EI系列交換機主要應用 465
    11.8 S5500-HI系列交換機 466
    11.8.1 S5500-HI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66
    11.8.2 S5500-HI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68
    11.8.3 S5500-HI系列交換機主要應用 468
    11.9 S5500-EI系列交換機 469
    11.9.1 S5500-EI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69
    11.9.2 S5500-EI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71
    11.9.3 S5500-EI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72
    11.10 S5500-SI系列交換機 473
    11.10.1 S5500-SI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73
    11.10.2 S5500-SI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74
    11.10.3 S5500-SI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75
    11.11 S5130-HI系列交換機 476
    11.11.1 S5130-HI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76
    11.11.2 S5130-HI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77
    11.11.3 S5130-HI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78
    11.12 S5130-EI系列交換機 478
    11.12.1 S5130-EI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79
    11.12.2 S5130-EI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80
    11.12.3 S5130-EI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81
    11.13 S3600V2系列交換機 481
    11.13.1 S3600V2系列交換機主要特點 481
    11.13.2 S3600V2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基本配置 483
    11.13.3 S3600V2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84
    第12章 Comware V7系統使用、維護與管理 486
    12.1 ComwareV7基礎 487
    12.1.1 Comware V7簡介 487
    12.1.2 Comware V7的主要優勢 487
    12.1.3 Comware V7系統構成 488
    12.1.4 Comware V7的模塊化結構 489
    12.1.5 Comware V7的分布式架構 490
    12.1.6 Comware V7的高可用性 491
    12.1.7 Comware V7的進程級GR 493
    12.1.8 Comware V7系統的高可用性 494
    12.2 認識Comware系統CLI接口 494
    12.3 Comware V7命令行視圖和命令行格式約定 495
    12.4 Comware V7系統CLI幫助系統 496
    12.5 Comware V7命令行輸入 497
    12.5.1 編輯命令行 498
    12.5.2 STRING和TEXT類型參數的輸入要求 498
    12.5.3 命令的undo格式 499
    12.5.4 快速輸入命令行 499
    12.5.5 配置命令關鍵字的別名 499
    12.5.6 命令行輸入回顯功能 500
    12.6 Comware V7命令行顯示 500
    12.6.1 分屏顯示 500
    12.6.2 過濾顯示 501
    12.6.3 歷史命令調用和查詢 502
    12.6.4 典型命令行輸入錯誤信息 503
    12.7 Comware V7用戶線 503
    12.7.1 用戶與用戶線的關系 504
    12.7.2 用戶線的編號 504
    12.8 用戶角色 504
    12.8.1 RBAC概述 505
    12.8.2 權限與角色的關聯 505
    12.8.3 角色與用戶的關聯 507
    12.9 配置RBAC 508
    12.9.1 創建用戶角色 508
    12.9.2 配置用戶角色規則 509
    12.9.3 配置用戶角色資源控制策略 512
    12.9.4 為用戶授權角色 514
    12.9.5 切換用戶角色 515
    12.9.6 RBAC顯示和維護 517
    12.10 Comware V7系統通過Console口本地登錄 517
    12.10.1 缺省配置下通過Console口登錄設備 518
    12.10.2 配置Console口登錄設備時無需認證 519
    12.10.3 配置通過Console口登錄設備時采用密碼認證 521
    12.10.4 配置通過Console口登錄設備時采用Scheme認證 522
    12.11 Comware V7系統Telnet遠程登錄 524
    12.11.1 配置通過Telnet登錄時無認證 525
    12.11.2 配置通過Telnet登錄時采用Password認證 526
    12.11.3 配置通過Telnet登錄時采用Scheme認證方式 527
    12.12 配置通過SSH登錄 528
    12.12.1 SSH簡介 528
    12.12.2 SSH認證方式 529
    12.12.3 配置設備擔當Stelnet服務器 530
    12.12.4 配置設備作為Stelnet服務器的password認證方式 532
    12.12.5 配置設備作為Stelnet服務器的Publickey認證方式 534
    12.13 Comware V7系統Web登錄配置 536
    12.13.1 通過HTTP方式登錄設備 536
    12.13.2 通過HTTP方式登錄設備配置示例 537
    12.13.3 配置通過HTTPS方式登錄設備 539
    12.13.4 通過HTTPS登錄設備的配置示例 540
    第13章 Comware V7文件系統、軟件系統和配置文件管理 543
    13.1 Comware V7文件系統管理 544
    13.1.1 存儲設備的命名 544
    13.1.2 文件名參數輸入規則 544
    13.1.3 目錄操作 544
    13.1.4 文件操作 545
    13.1.5 存儲設備操作 546
    13.2 通過FTP或者TFTP進行文件傳輸 546
    13.2.1 FTP簡介 547
    13.2.2 配置設備作為FTP服務器 547
    13.2.3 FTP服務器典型配置示例 549
    13.2.4 配置設備作為FTP客戶端 550
    13.2.5 配置設備作為TFTP客戶端 551
    13.3 Comware V7軟件系統升級 553
    13.3.1 通過整機重啟方式升級Bootrom程序 554
    13.3.2 通過整機重啟方式升級啟動文件 554
    13.3.3 通過整機重啟方式升級啟動文件配置示例 556
    13.3.4 Comware V7補丁文件 557
    13.3.5 通過熱補丁方式升級啟動文件 559
    13.3.6 通過熱補丁方式升級啟動文件示例 562
    13.4 Comware V7配置文件管理 563
    13.4.1 配置文件分類 563
    13.4.2 配置文件的內容與格式 564
    13.4.3 設備啟動過程中配置文件的選擇 564
    13.4.4 配置文件保存 565
    13.4.5 本地備份配置文件 567
    13.4.6 配置文件回滾 568
    13.4.7 下次啟動配置文件管理 569
    13.4.8 配置文件管理命令 570
    第14章 H3C交換機以太網接口和鏈路聚合配置與管理 571
    14.1 以太網端口配置 572
    14.1.1 管理用以太網端口 572
    14.1.2 Combo接口配置 572
    14.1.3 配置以太網端口基本屬性 573
    14.1.4 以太網端口的流量控制功能配置 574
    14.1.5 配置以太網端口環回測試功能 575
    14.1.6 配置以太網端口的鏈路模式 576
    14.1.7 配置允許長幀通過以太網端口 576
    14.1.8 40GE端口和10GE接口的拆分與合并 576
    14.2 二層以太網端口屬性配置 577
    14.2.1 配置端口組 578
    14.2.2 以太網端口自協商速率 578
    14.2.3 配置以太網端口的風暴抑制比 579
    14.2.4 配置以太網端口統計信息的時間間隔 580
    14.2.5 配置以太網端口的MDI模式 580
    14.2.6 檢測以太網端口的連接電纜 581
    14.2.7 配置以太網端口流量閾值控制功能 581
    14.3 三層以太網接口和子接口配置 583
    14.4 端口批量配置 584
    14.5 以太網端口管理命令 585
    14.6 端口隔離配置與管理 585
    14.6.1 配置端口隔離 585
    14.6.2 端口隔離配置示例 586
    14.7 以太網鏈路聚合配置與管理 587
    14.7.1 以太網鏈路聚合基本概念 588
    14.7.2 以太網鏈路聚合模式 589
    14.7.3 配置靜態聚合組 590
    14.7.4 配置動態聚合組 592
    14.7.5 配置二/三層聚合組的可選任務 594
    14.7.6 配置聚合鏈路負載分擔 596
    14.7.7 以太網鏈路聚合管理命令 598
    14.7.8 二層靜態鏈路聚合配置示例 598
    14.7.9 二層動態鏈路聚合配置示例 600
    14.7.10 三層靜態鏈路聚合配置示例 602
    14.7.11 三層動態鏈路聚合配置示例 603
    第15章 H3C交換機IRF配置與管理 605
    15.1 IRF基礎 606
    15.1.1 IRF的主要優點 606
    15.1.2 固定配置交換機對IRF的支持 607
    15.1.3 框式交換機對IRF的支持 607
    15.1.4 IRF基本概念 608
    15.2 IRF系統建立原理 610
    15.2.1 物理連接 610
    15.2.2 拓撲收集 611
    15.2.3 角色選舉 612
    15.2.4 IRF的管理與維護 612
    15.3 多IRF沖突檢測原理 614
    15.3.1 LACP MAD檢測原理 614
    15.3.2 BFD MAD檢測原理 615
    15.3.3 ARP MAD檢測原理 616
    15.3.4 MAD故障恢復 617
    15.4 固定配置交換機的IRF配置與管理 618
    15.4.1 配置IRF域編號 619
    15.4.2 配置成員編號 619
    15.4.3 配置IRF端口 620
    15.4.4 配置成員優先級 621
    15.4.5 配置成員設備的描述信息 621
    15.4.6 配置IRF鏈路的負載分擔類型 622
    15.4.7 配置IRF的橋MAC地址保留時間 622
    15.4.8 使能IRF系統啟動文件的自動加載功能 623
    15.4.9 配置IRF鏈路down延遲上報功能 623
    15.4.10 IRF維護與管理命令 624
    15.5 MAD檢測配置與管理 624
    15.5.1 配置LACP MAD檢測 624
    15.5.2 配置BFD MAD檢測 625
    15.5.3 配置ARP MAD檢測 626
    15.5.4 配置保留接口 627
    15.5.5 手動MAD故障恢復 628
    15.6 固定配置交換機IRF配置示例 628
    15.6.1 LACP MAD檢測方案的IRF配置示例 628
    15.6.2 BFD MAD檢測方案的IRF配置示例 630
    15.6.3 ARP MAD檢測方案的IRF配置示例 632
    15.7 框式交換機的IRF配置與管理 633
    15.7.1 獨立運行模式下預配置IRF 634
    15.7.2 將當前配置保存到設備的下次啟動配置文件 635
    15.7.3 切換到IRF模式 635
    15.7.4 訪問IRF 636
    15.7.5 使能IRF合并自動重啟功能 636
    第16章 H3C交換機VLAN配置與管理 637
    16.1 H3C交換機VLAN基礎 638
    16.2 VLAN基礎配置 638
    16.2.1 VLAN基本屬性配置 638
    16.2.2 VLAN接口基本屬性配置 639
    16.3 基于端口VLAN配置 640
    16.3.1 二層以太網端口類型 640
    16.3.2 將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 642
    16.3.3 將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 643
    16.3.4 將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 644
    16.3.5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 645
    16.4 基于協議VLAN配置 647
    16.4.1 協議VLAN簡介 647
    16.4.2 配置基于協議VLAN 648
    16.4.3 基于協議VLAN的配置示例 649
    16.5 基于IP子網VLAN配置 652
    16.5.1 基于IP子網VLAN的配置 652
    16.5.2 基于IP子網VLAN的配置示例 653
    16.6 基于MAC地址VLAN配置 655
    16.6.1 手動配置靜態MAC VLAN的實現機制 655
    16.6.2 動態觸發端口加入靜態MAC VLAN的實現機制 656
    16.6.3 動態MAC VLAN的實現機制 657
    16.6.4 配置基于MAC地址的VLAN 657
    16.6.5 手動配置靜態MAC VLAN的配置示例 659
    16.7 VLAN維護與管理 661
    16.8 GVRP配置與管理 662
    16.8.1 GVRP基礎 662
    16.8.2 GVRP工作原理 665
    16.8.3 GVRP功能啟用和注冊模式配置 668
    16.8.4 GARP定時器配置 668
    16.8.5 GVRP維護與管理 669
    16.8.6 GVRP綜合配置示例 670
    16.9 管理VLAN配置 672
    16.10 MVRP配置與管理 673
    16.10.1 MRP工作原理 674
    16.10.2 MRP消息類型 674
    16.10.3 MRP定時器 676
    16.10.4 MVRP注冊模式 677
    16.10.5 MVRP配置與管理方法 677
    第17章 H3C交換機擴展VLAN特性配置與管理 686
    17.1 Super VLAN配置與管理 687
    17.1.1 Super VLAN聚合原理 687
    17.1.2 Sub VLAN主機的三層通信原理 689
    17.1.3 Super VLAN配置 692
    17.1.4 Super VLAN簡單配置示例 694
    17.1.5 Super VLAN綜合配置示例 696
    17.2 Private VLAN配置與管理 698
    17.2.1 Private VLAN簡介 699
    17.2.2 配置Private VLAN 700
    17.2.3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promiscuous模式) 704
    17.2.4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trunk promiscuous模式) 707
    17.2.5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trunk promiscuous & trunk secondary模式) 710
    17.2.6 Secondary VLAN間三層互通配置示例 713
    第18章 H3C交換機生成樹配置與管理 716
    18.1 生成樹技術基礎 717
    18.1.1 STP協議基礎 717
    18.1.2 STP生成樹計算基本流程 719
    18.1.3 RSTP簡介 721
    18.1.4 PVST簡介 722
    18.1.5 MSTP簡介 722
    18.1.6 MSTP的基本概念 723
    18.2 生成樹配置與管理 726
    18.2.1 生成樹配置任務 727
    18.2.2 生成樹工作模式配置 729
    18.2.3 配置MST域 730
    18.2.4 配置根橋或備份根橋 731
    18.2.5 配置設備的橋優先級 732
    18.2.6 配置MST域的最大跳數 733
    18.2.7 配置交換網絡的網絡直徑 733
    18.2.8 配置生成樹的時間參數 734
    18.2.9 配置超時時間因子 735
    18.2.10 配置端口發送BPDU的速率 735
    18.2.11 配置端口為邊緣端口 736
    18.2.12 配置端口的路徑開銷 736
    18.2.13 配置端口的優先級 737
    18.2.14 配置端口的鏈路類型 738
    18.2.15 配置端口收發的MSTP報文格式 739
    18.2.16 打開端口狀態變化信息顯示開關 739
    18.2.17 使能生成樹協議 739
    18.2.18 執行mCheck操作 740
    18.2.19 配置摘要偵聽功能 741
    18.2.20 配置No Agreement Check功能 742
    18.2.21 配置TC Snooping功能 743
    18.2.22 配置生成樹保護功能 744
    18.2.23 生成樹維護與管理命令 747
    18.2.24 MSTP配置示例 747
    18.2.25 PVST配置示例 751
    第19章 H3C交換機ACL配置與管理 754
    19.1 ACL基礎 755
    19.1.1 ACL的編號、命名和分類 755
    19.1.2 ACL規則匹配順序 756
    19.1.3 ACL規則步長 757
    19.2 ACL配置與管理 757
    19.2.1 ACL生效時間段配置 757
    19.2.2 IPv4基本ACL配置 759
    19.2.3 IPv4高級ACL配置 760
    19.2.4 二層ACL配置 765
    19.2.5 用戶自定義ACL配置 768
    19.2.6 ACL復制配置 770
    19.2.7 應用ACL進行報文過濾 771
    19.2.8 ACL維護與管理 773
    19.3 H3C交換機ACL配置示例 773
    19.3.1 IPv4基本ACL配置示例 773
    19.3.2 IPv4高級ACL配置示例 776
    19.3.3 二層ACL配置示例 779





最新評論共有 0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發表評論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250字,需審核,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政策法規。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注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成人爽a毛片免费软件| 热久久最新| 国产精品短视频| 色婷婷亚洲|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伊人久久大| 久草精品免费| 亚洲天堂久久新| 二区中文字幕| 美女黄视频免费|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怡红院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16|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黄色视屏免费看|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视频在线欧美|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偷久久|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网| 2016天天干|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91麻豆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牛牛热在线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视频| 加勒比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