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管理概論(第二版)

-
【作 者】翟學智 王強 編著
【I S B N 】978-7-5170-7170-9
【責任編輯】高輝
【適用讀者群】本專通用
【出版時間】2019-01-01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頁 數】249
【千字數】370
【印 張】15
【定 價】¥38
【叢 書】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物流管理專業)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對于企業的運營與管理,乃至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介紹物流與物流管理、物流系統、物流服務、物流管理的最新發展趨勢等基礎知識;第二篇介紹包裝、流通加工、儲存、裝卸、運輸、配送和物流信息等物流職能活動;第三篇介紹物流戰略管理、物流組織、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工作。
本書圍繞管理,探討物流合理化,內容力求精簡。
圍繞管理,探討物流合理化,內容力求精簡。
參閱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專家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助你把握前沿趨勢。
可作為高等院校本專科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物流工作者的自學用書。
我國物流業在最近這些年保持了較快增長,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和政策環境明顯改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行業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總體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方式仍有待進一步集約化。可以說,我國物流業目前正處于一個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關鍵的新階段。為了順利實現這一升級過程,方方面面都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物流業的三大發展重點:著力降低物流成本;著力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著力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同時,進一步明確了物流業發展的七大主要任務:大力提升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推進物流技術裝備現代化;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推進區域物流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國際物流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物流。2017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2018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
企業和行業方面也有諸多探索和思考,比如,德勤公司最近在其研究報告《新零售下的新物流》中指出,以數字化為核心驅動力的新物流,要求以客戶為中心的消費模式、品質更好的消費商品、體驗更佳的消費過程、更高的性價比以及更快的物流。
為適應新環境下物流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對本書第一版進行了修改、調整和完善。此次再版,對全書內容進行了以下調整:
(1)全書由原來的13章調整為14章。
(2)新增了第2章物流系統、第3章物流服務的內容。
(3)調整了第一版中第1章物流與物流管理、第2章物流管理的發展、第3章物流管理的最新發展趨勢、第10章物流信息、第11章物流戰略管理的部分結構和內容。
(4)其余各章大都作了小的修改,使個別錄入錯誤(其中一些是讀者發現的,在此深表感謝)得到了改正。
(5)每章增加了閱讀資料版塊,其內容均為與本章內容相關的資料,供讀者閱讀瀏覽,同時也可為讀者進一步研究提供索引。
本書具體的寫作分工:翟學智(第1、5、6、7、8、9、10、11章),王強(第2、3、4、12、13、14章)。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參閱了較多國內外相關資料,主要參考文獻已列在書后。在此對國內外有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所導致的視野局限以及存在的其他問題,敬請指正。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緒論
第1章 物流與物流管理 2
1.1 物流概述 2
1.1.1 物流的含義 3
1.1.2 物流的三要素 4
1.1.3 物流的功能 5
1.1.4 物流活動的分類 7
1.2 物流管理 9
1.2.1 物流管理概述 9
1.2.2 物流管理的內容 9
1.2.3 物流管理的階段 11
小結 13
閱讀資料 13
練習題 14
第2章 物流系統 16
2.1 物流系統概述 16
2.1.1 物流系統的含義 16
2.1.2 物流系統的特征 17
2.1.3 物流系統的目標 18
2.1.4 物流系統的功能 18
2.1.5 物流系統的結構 19
2.1.6 物流系統的要素 20
2.2 物流系統設計 20
2.2.1 物流系統設計的原則 20
2.2.2 物流系統設計的程序 21
小結 23
閱讀資料 23
練習題 25
第3章 物流服務 27
3.1 物流服務概述 27
3.1.1 物流服務的目的 27
3.1.2 物流服務的構成要素 28
3.2 物流服務的實施 29
3.2.1 物流服務的原則 29
3.2.2 物流服務能力 30
3.3 物流服務質量監控 32
3.3.1 物流服務質量的衡量 32
3.3.2 服務失效與補救 34
小結 34
閱讀資料 34
練習題 35
第4章 物流管理的最新發展趨勢 37
4.1 物流管理的發展概述 38
4.1.1 美國物流管理的發展 38
4.1.2 日本物流管理的發展 40
4.1.3 中國物流管理的發展 44
4.2 第三方物流 46
4.2.1 第三方物流概念 46
4.2.2 第三方物流的產生和發展 47
4.2.3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類型 49
4.2.4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49
4.2.5 第三方物流的優勢 50
4.2.6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狀況 51
4.3 全球物流 52
4.3.1 物流全球化的背景 52
4.3.2 全球物流的基本活動 53
4.3.3 全球物流的特征 54
4.3.4 全球物流組織與管理 57
4.4 綠色物流 59
4.4.1 物流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59
4.4.2 綠色物流的興起 60
4.4.3 綠色物流的理論基礎 61
4.4.4 政府規制與綠色物流 61
4.4.5 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途徑 62
4.4.6 再生資源物流 63
4.4.7 廢棄物物流 66
4.5 供應鏈管理 68
4.5.1 供應鏈概述 68
4.5.2 供應鏈管理 70
4.5.3 供應鏈物流管理 71
4.5.4 供應鏈物流管理的方法 71
小結 74
閱讀資料 74
練習題 75
第二篇 物流的職能
第5章 包裝 79
5.1 包裝的功能 79
5.1.1 保護功能 80
5.1.2 便于處理 80
5.1.3 促進銷售 81
5.2 包裝的分類 81
5.2.1 按包裝功能不同分類 81
5.2.2 按運輸工具不同分類 82
5.2.3 按形態分類 82
5.2.4 按包裝方法分類 82
5.2.5 按包裝材料分類 82
5.2.6 按包裝使用次數分類 83
5.2.7 按包裝商品種類分類 83
5.3 包裝材料 83
5.3.1 紙包裝材料 83
5.3.2 木制包裝材料 84
5.3.3 塑料制品包裝材料 84
5.3.4 金屬包裝材料 84
5.3.5 纖維包裝材料 84
5.3.6 陶瓷與玻璃包裝材料 84
5.3.7 合成樹脂包裝材料 85
5.3.8 復合包裝材料 85
5.3.9 草制包裝材料 85
5.4 包裝技術 85
5.4.1 緩沖包裝技術(防震包裝技術) 85
5.4.2 防水包裝技術 86
5.4.3 防潮包裝技術 86
5.4.4 防銹包裝技術 86
5.4.5 防霉包裝技術 87
5.5 包裝機械 87
5.5.1 包裝機械的作用 87
5.5.2 包裝機械的分類 87
5.5.3 常用包裝機械 88
5.6 包裝合理化 89
5.6.1 包裝尺寸標準化 89
5.6.2 包裝作業機械化 89
5.6.3 包裝輕薄化 89
5.6.4 包裝單位大型化 89
5.6.5 包裝成本低廉化 89
5.6.6 包裝材料的資源節省化 90
5.6.7 包裝的特色化 90
小結 90
閱讀資料 90
練習題 92
第6章 流通加工 94
6.1 流通加工概述 95
6.1.1 流通加工的概念 95
6.1.2 流通加工的作用 95
6.1.3 流通加工的類型 96
6.2 流通加工的形式 97
6.2.1 生鮮食品的流通加工 97
6.2.2 水泥熟料的流通加工 97
6.2.3 機電產品的組裝加工 97
6.2.4 鋼板剪板及下料加工 97
6.2.5 木材的流通加工 97
6.2.6 煤炭及其他燃料的流通加工 98
6.2.7 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 98
6.2.8 加工定制 98
6.3 流通加工的管理 99
6.3.1 流通加工的投資管理 99
6.3.2 流通加工的生產管理 99
6.3.3 流通加工的質量管理 99
6.3.4 流通加工中心的布局 100
6.4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100
6.4.1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形式 100
6.4.2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101
小結 102
閱讀資料 102
練習題 103
第7章 儲存 104
7.1 儲存概述 104
7.1.1 儲存的功能 105
7.1.2 儲存的方式 106
7.2 儲存的業務管理 107
7.2.1 入庫管理 107
7.2.2 在庫管理 108
7.2.3 出庫管理 109
7.3 儲存的合理化 109
7.3.1 合理化原則 109
7.3.2 儲存管理現代化 110
小結 111
閱讀資料 111
練習題 112
第8章 裝卸 114
8.1 裝卸概述 114
8.1.1 裝卸的特點 115
8.1.2 裝卸的類型 116
8.2 裝卸的基本內容 117
8.2.1 裝卸物分類 117
8.2.2 設施布置 118
8.2.3 移動 119
8.2.4 圖表化 120
8.2.5 初步方案設計與比較 121
8.2.6 詳細方案的設計 121
8.3 裝卸機械 121
8.3.1 主要裝卸機械 121
8.3.2 裝卸機械的選擇 123
8.4 裝卸的合理化 123
8.4.1 防止無效裝卸 123
8.4.2 充分利用重力或消除重力影響,
進行少消耗的裝卸 124
8.4.3 充分利用機械,實現“規模裝卸” 124
8.4.4 提高物的裝卸活性 124
8.4.5 制度建設 125
小結 125
閱讀資料 125
練習題 126
第9章 運輸 128
9.1 運輸概述 128
9.1.1 貨物的分類 129
9.1.2 運輸的地位 129
9.2 運輸方式的類型 129
9.2.1 按照運輸設備及運輸工具分類 129
9.2.2 按照運輸線路分類 131
9.2.3 按照運輸的作用分類 132
9.2.4 按照運輸的協作程度分類 132
9.3 運輸合理化 132
9.3.1 影響合理運輸的主要因素 132
9.3.2 不合理運輸的表現形式 133
9.3.3 運輸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33
小結 135
閱讀資料 135
練習題 136
第10章 配送 138
10.1 配送概述 139
10.1.1 配送的含義及特征 139
10.1.2 配送的要素 140
10.1.3 配送的作用 141
10.2 配送的類型 142
10.2.1 按照配送組織者分類 142
10.2.2 按照配送對象的種類和數量分類 144
10.2.3 按照時間和數量差別分類 144
10.2.4 按照加工程度分類 145
10.2.5 按照配送企業的業務關系分類 146
10.3 配送合理化 146
10.3.1 不合理配送的表現形式 146
10.3.2 配送合理化的判斷標志 147
10.3.3 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48
10.4 配送中心 149
10.4.1 配送中心的含義與功能 149
10.4.2 配送中心的類型 150
小結 152
閱讀資料 152
練習題 154
第11章 物流信息 156
11.1 物流信息概述 156
11.1.1 物流信息的構成及功能 156
11.1.2 物流信息的特征 157
11.2 物流信息技術 157
11.2.1 條形碼技術 158
11.2.2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158
11.2.3 電子自動訂貨系統 159
11.2.4 銷售時點信息系統 160
11.3 物流信息系統的管理 160
11.3.1 物流信息系統的定義及其功能 160
11.3.2 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 161
小結 162
閱讀資料 162
練習題 163
第三篇 戰略與組織
第12章 物流戰略管理 166
12.1 物流環境變化及對物流管理的影響 166
12.1.1 物流環境變化 166
12.1.2 物流環境變化對物流管理的影響 169
12.2 物流戰略 170
12.2.1 物流戰略管理的過程 170
12.2.2 物流戰略的內容 171
12.2.3 物流戰略的層次 172
12.3 物流企業及經營戰略的類型 172
12.3.1 物流企業的類型 173
12.3.2 物流企業經營戰略的類型 174
小結 175
閱讀資料 175
練習題 176
第13章 物流組織 178
13.1 物流組織概述 178
13.1.1 物流組織的發展 178
13.1.2 物流組織的影響因素 180
13.1.3 物流組織管理的原則 181
13.2 物流組織的類型 182
13.2.1 依附型組織結構 182
13.2.2 獨立型組織結構 185
小結 187
閱讀資料 187
練習題 188
第14章 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工作 190
14.1 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概述 190
14.1.1 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工作的含義
及特征 191
14.1.2 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工作的內容 191
14.2 物流規章制度 192
14.2.1 規章制度的含義和作用 192
14.2.2 規章制度的內容 192
14.3 物流定額工作 193
14.3.1 定額工作的內容 193
14.3.2 定額工作的管理原則 194
14.4 物流標準化工作 194
14.4.1 物流標準化工作的含義和作用 194
14.4.2 物流標準化工作的內容 195
14.5 物流計量工作 196
14.5.1 計量工作的內容 197
14.5.2 計量工作的任務 197
14.6 物流信息工作 197
14.6.1 物流信息工作的內容 197
14.6.2 物流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198
14.7 物流員工培訓 198
14.7.1 員工培訓的目的與意義 198
14.7.2 員工培訓的內容 199
14.7.3 員工培訓的管理 199
14.8 強化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工作 201
14.8.1 物流基礎管理工作的關系 201
14.8.2 物流基礎管理工作需注意的問題 202
小結 203
閱讀資料 204
練習題 204
附錄 練習題參考答案 207
參考文獻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