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第二版)
-
【作 者】王欣 編著
【I S B N 】978-7-5084-8402-0
【責任編輯】張玉玲
【適用讀者群】本科
【出版時間】2011-06-20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2版第8次印刷
【頁 數】356
【千字數】546
【印 張】22.25
【定 價】¥36
【叢 書】21世紀高職高專創新精品規劃教材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本書是《管理信息系統》的第二版,第一版出版后被許多院校選作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材,并受到廣泛歡迎。為了反映最近6年來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狀況,作者在保持第一版易懂和實用的風格上,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統近期發展的新資料,對第一版作了以下精心修改:增加了面向對象開發方法及目前比較流行的UML語言,并且對書中的一些具體內容作了適當的增刪或修改。本書從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維護和軟件質量控制等方面系統闡述了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方法。各章節均結合實例講解,最后還有一個完整的開發實例,使讀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還可供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廣大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閱讀。
反映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的新成果,修訂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系統性強、內容全面、原理性論述與豐富的實例密切結合。
增加反映學科最新發展方向的新內容——面向對象開發方法和UML設計。
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刪除了一些陳舊或不重要的內容。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無處不在。軟件開發、維護和管理等內容成為信息產業的一個部分,管理信息系統這一學科已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和廣泛應用。
本書能為數萬讀者普及管理信息系統知識起到微薄的作用,作者感到十分欣慰。從第一版開始發行至今已有6年了,在此期間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為了反映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筆者在近幾年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對一些章節做了修改并增加了新的內容。本書在保持原書系統性強、內容全面、原理性論述與豐富的實例密切結合特點的基礎上,增加了反映學科最新發展方向的新內容——面向對象開發方法和UML設計,而且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刪除一些陳舊或不重要的內容。內容的取舍、難度的把握、篇幅的控制都作了精心、慎重的斟酌,對文字敘述也作了仔細推敲。
《管理信息系統》(第二版)全面系統地講述了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原理和典型的方法學,并介紹了軟件項目的質量控制。本書共分10章,第1章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式和方法,第3~7章順序講述管理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任務、過程、結構化方法和工具,第8章講述面向對象方法學、面向對象分析和面向對象設計,第9章介紹采用兩種不同方法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實例,第10章介紹管理信息系統質量控制。自始至終以實例為主進行講述,內容深入淺出。
本書參考了同行的文獻資料,在書后一一列出,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1年3月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統基本概念 1
1.1 信息的概念 1
1.1.1 信息 1
1.1.2 信息的生命周期 3
1.1.3 信息管理 7
1.2 信息系統 9
1.2.1 系統 9
1.2.2 信息系統的概念 17
1.2.3 信息系統的功能 18
1.2.4 信息系統的類型 20
1.2.5 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 25
1.3 管理信息系統 27
1.3.1 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 27
1.3.2 管理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29
1.3.3 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 30
1.3.4 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 31
1.3.5 管理信息系統的分類 38
1.3.6 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與特點 38
小結 39
復習思考題 40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 41
2.1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式與策略 41
2.1.1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式 41
2.1.2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策略 41
2.1.3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存在的主要
問題 42
2.2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44
2.2.1 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 45
2.2.2 原型化開發方法 49
2.2.3 面向對象開發方法 55
2.2.4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的選擇 64
小結 67
復習思考題 67
第3章 信息系統總體規劃與可行性分析 68
3.1 信息系統總體規劃 68
3.1.1 總體規劃概述 68
3.1.2 總體規劃方法 70
3.1.3 總體規劃的方案 84
3.2 可行性分析 88
3.2.1 可行性分析概念與任務 88
3.2.2 系統的初步調查 90
3.2.3 系統的組織結構調查 91
3.2.4 可行性分析內容 93
3.2.5 可行性分析的結論 98
3.2.6 可行性分析報告 98
3.3 可行性分析實例 99
3.3.1 引言 99
3.3.2 系統開發的必要性和意義 100
3.3.3 現行系統調查研究與分析 100
3.3.4 新系統幾種方案介紹 104
3.3.5 幾種方案的比較分析 113
3.3.6 結論 114
小結 115
復習思考題 115
第4章 系統分析 116
4.1 系統分析概述 116
4.1.1 信息系統分析的任務 116
4.1.2 系統分析的原則 117
4.1.3 系統分析的工作步驟 118
4.1.4 結構化系統分析的工具 119
4.2 信息系統的詳細調查 120
4.2.1 詳細調查的原則 120
4.2.2 詳細調查的內容 121
4.2.3 調查的方法 122
4.3 信息系統業務流程分析 124
4.3.1 業務流程圖符號 124
4.3.2 業務流程分析 124
4.4 信息系統數據流程分析 128
4.4.1 數據流程圖 128
4.4.2 數據流程分析 137
4.4.3 數據流程圖的檢驗 140
4.5 數據分析及數據存儲結構規范化 141
4.5.1 數據分析 141
4.5.2 概念數據模型的設計 142
4.5.3 數據存儲分析 146
4.6 數據字典 154
4.6.1 數據字典概述 154
4.6.2 數據字典建立 154
4.6.3 數據字典的作用 166
4.7 信息系統處理功能的分析與表達 167
4.7.1 處理功能表達概述 167
4.7.2 結構式語言 167
4.7.3 判斷樹 170
4.7.4 判斷表 171
4.7.5 3種表達工具的比較 174
4.8 新系統邏輯模型的構建 175
4.8.1 新系統邏輯模型的建立 175
4.8.2 新系統邏輯模型的審查 178
4.9 信息系統分析報告 179
4.10 信息系統分析實例 179
4.10.1 系統簡介 179
4.10.2 系統調查 180
4.10.3 系統業務流程分析 180
4.10.4 系統數據流程分析 182
4.10.5 新系統邏輯模型的建立 185
4.10.6 數據分析 186
小結 189
復習思考題 190
第5章 系統設計 191
5.1 信息系統設計概述 191
5.1.1 結構化系統設計的原理 191
5.1.2 系統設計的任務 192
5.1.3 系統設計的目標和質量評價標準 193
5.1.4 系統設計使用的工具 195
5.2 信息系統設計策略 196
5.2.1 結構圖 196
5.2.2 事務分析 199
5.2.3 變換分析 200
5.2.4 系統設計的策略 203
5.3 信息系統設計原則 204
5.3.1 模塊 204
5.3.2 模塊的耦合性原則 204
5.3.3 模塊的內聚性原則 207
5.3.4 模塊的分解性原則 210
5.3.5 模塊的扇入和扇出原則 211
5.3.6 模塊的關系與規模 212
5.3.7 結構圖的優化 214
5.4 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 215
5.4.1 設計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的
方法 216
5.4.2 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的具體
內容 216
5.5 信息系統處理流程設計 217
5.6 信息系統代碼設計 218
5.6.1 代碼簡介 218
5.6.2 代碼設計的原則 223
5.6.3 代碼設計的步驟 223
5.7 信息系統數據庫設計 225
5.7.1 數據庫設計 225
5.7.2 數據倉庫的設計 228
5.8 信息系統輸入/輸出設計 232
5.8.1 信息系統輸出設計 232
5.8.2 信息系統輸入設計 234
5.8.3 信息系統人機交互界面設計 237
5.9 信息系統網絡設計 239
5.9.1 信息系統網絡設計概述 239
5.9.2 信息系統網絡設計 239
5.10 信息系統設計說明書 240
5.11 信息系統設計實例 242
小結 246
復習思考題 247
第6章 系統實施 248
6.1 系統實施概述 248
6.1.1 系統實施的任務 248
6.1.2 系統實施的計劃 249
6.2 程序設計 250
6.2.1 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 250
6.2.2 程序設計的基本要求 251
6.2.3 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252
6.2.4 程序設計的基本特點 253
6.3 信息系統的測試 254
6.3.1 信息系統測試概述 254
6.3.2 軟件測試的方法 256
6.3.3 靜態測試方案設計 258
6.3.4 動態測試方案的設計 260
6.3.5 軟件測試的步驟 268
6.3.6 軟件正確性證明 276
6.4 信息系統的調試 277
6.4.1 調試的步驟 277
6.4.2 調試技術 277
6.4.3 系統調試的方法 278
6.5 信息系統的轉換 280
6.5.1 系統轉換前的準備 280
6.5.2 系統轉換 282
小結 283
復習思考題 283
第7章 信息系統運行管理與評價 285
7.1 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 285
7.1.1 信息系統日常運行的管理 285
7.1.2 信息系統的維護 286
7.1.3 信息系統的安全與保密 290
7.2 信息系統評價 291
7.2.1 系統評價的目的 292
7.2.2 信息系統評價指標 292
7.2.3 信息系統評價方法 293
小結 294
復習思考題 294
第8章 面向對象開發方法 295
8.1 面向對象開發方法概述 295
8.1.1 對象、屬性、方法和封裝 295
8.1.2 類、概化和特化 296
8.1.3 對象/類的關系 297
8.1.4 消息和消息發送 298
8.1.5 多態性 298
8.2 使用UML進行面向對象分析與建模 299
8.2.1 面向對象分析 299
8.2.2 用例建模 300
8.2.3 用例活動建模 302
8.2.4 教學管理的靜態結構圖 303
8.3 使用UML進行面向對象設計與動態
建模 305
8.3.1 面向對象設計的準則 305
8.3.2 面向對象設計的內容 306
8.3.3 系統動態模型的設計 308
8.3.4 系統體系架構設計 311
8.4 使用UML進行面向對象開發實例 312
8.4.1 系統分析與建模 312
8.4.2 面向對象設計 315
小結 316
復習思考題 316
第9章 信息系統開發實例 317
9.1 可行性研究 317
9.1.1 概述 317
9.1.2 系統開發的背景、必要性和意義 317
9.1.3 現行系統調查 317
9.1.4 建議的新系統 319
9.1.5 可行性分析 320
9.1.6 結論 321
9.2 結構化方法分析與設計 321
9.2.1 結構化分析 321
9.2.2 結構化系統設計 325
9.3 面向對象方法分析與設計 329
9.3.1 需求分析 329
9.3.2 面向對象分析 330
9.3.3 面向對象設計 333
第10章 信息系統的質量控制 337
10.1 信息資源管理 337
10.2 管理信息系統質量模型 337
10.2.1 信息系統質量的含義 338
10.2.2 信息系統的質量模型 339
10.3 信息系統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340
10.3.1 信息系統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340
10.3.2 信息系統質量評價準則 342
10.4 信息系統質量控制模型 343
10.4.1 信息系統質量控制的原則 343
10.4.2 信息系統質量控制模型 343
10.4.3 控制信息系統質量的主要措施 344
10.5 信息系統質量管理 345
小結 345
復習思考題 345
參考文獻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