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區教育課程建設指導性綱要
-
【作 者】主 編 張豐瑞
【I S B N 】978-7-5084-9612-2
【責任編輯】李炎
【適用讀者群】本專通用
【出版時間】2012-04-27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頁 數】316
【千字數】345
【印 張】19.75
【定 價】¥34
【叢 書】暫無分類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社區教育作為面向社會的大眾教育,既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還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社區教育的課程建設則是使社區教育走向規范、成熟的實現形式。
在全書的111個專題內容中,普適性教育類:23個,占21%;家庭教育類:31個,占28%;社區活動類:24個,占22%;統籌城鄉類:11個,占10%;川西特色文化類:14個,占12%;休閑文化類:8個,占7%。在專題內容的設計中,突顯了“兩特三化”的顯著特點(特殊人群、特殊家庭、川西文化、區域文化、節慶文化),力求作到普適教育和特殊教育相融合,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溝通,城鄉文明與傳統文化相承接,多種學習形態和不同學習人群相互協調的學習生態系統。
體例創新。分為社區居民、社區家庭、社區活動、城市特色四部分,體現以人為核心,家庭為基礎,活動為紐帶,城市為依托,由點及面,依次推進,逐級放大的“人本主義”構建模式。
結構突破。以四篇導論為引領,在專題的五要素(即課程背景、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的構建模式中,增加了大量的鮮活案例,引入了許多有代表性的作法,以便大家學習借鑒。
地域特色。以統籌城鄉,川西特色文化為主導,以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普適性培訓為基礎,集學習文化、區域特色教育為一體,呈歷史與現實,古典與時尚相結合的多元融合形態。
專題設計。突顯了“兩特三化”(特殊人群、特殊家庭、川西文化、區域文化、節慶文化)的特點,力求打造普適教育和特殊教育相融合,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溝通,城鄉文明與傳統文化相承接,多種學習形態和不同學習人群相互協調的學習生態系統。
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市的要求,明確了建設“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的目標,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社區教育作為一種面向社會的大眾教育,既是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還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
當前,我市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全面現代化、充分國際化”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建設目標,大力加強社區教育,把社區教育作為社會發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形成了由中心城區普及社區教育,輻射引領全域城鄉社區教育整體發展的工作格局。在社區教育服務機構建設上,形成了以成都市社區大學和19所社區教育學院為主體、315所鄉鎮社區教育學校為骨干、1175所社區(村)社區教育工作站為基礎的社區教育服務體系。
建設文化強市的發展理念必然要求社區教育進入全面提升階段。通過優化公共教育平臺,優質教育資源,深化內涵,打造品牌,不斷深化城鄉的社區教育,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優化市民的知識結構,增強市民的文化修養,拓展市民的現代化視野,讓市民追求高尚的行為準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整個城市的國際形象和文化品位。在這一方面,社區教育的課程建設則是使社區教育走向規范、成熟的實現形式,打造不同類別、風格多樣的社區課程,是對當前社區中開展的普適教育、特色教育,以及地域文化、區域精神的提煉和固化。在2011年度末,成都社區大學推出的《成都社區教育課程建設指導性綱要》一書,則是在這方面成為了我市社區教育課程建設的先試先行者,這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值得我們肯定。
感謝廣大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使得本書呈現出以下特色。一是體例創新。本書分為社區居民—社區家庭—社區活動—城市特色四部分,體現了以人為核心,家庭為基礎,活動為紐帶,城市為依托,由點及面,依次推進,逐級放大的“人本主義”構建模式。二是結構突破。以四篇導論為引領,在專題的五要素,即:課程背景、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的構建模式中,增加了大量的鮮活案例,引入了許多有代表性的作法,以便大家學習借鑒。三是有地域特色。本書以統籌城鄉,川西特色文化為主導,以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普適性培訓為基礎,集學習文化、區域特色教育為一體,呈歷史與現實,古典與時尚相結合的多元融合形態。在專題內容的設計中,突顯了“兩特三化”的特點(特殊人群、特殊家庭、川西文化、區域文化、節慶文化),力求作到普適教育和特殊教育相融合,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溝通,城鄉文明與傳統文化相承接,多種學習形態和不同學習人群相互協調的學習生態系統。
我們期盼,充分發揮本書在社區教育課程實踐中的引領作用,以管理創新為切入點,以文化創新為借力點,以文化與教育的相互融合為生長點,加大投入,有序地推進我市社區教育課程建設在不同層級上的全面發展。
序言
第一部分 社區居民的文明與素養
導論 1
第一章 社區居民環境文明素養篇 3
第一節 和諧社區建設 3
創新社會管理 普施人生關懷 3
新市民教育 5
社區的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 8
第二節 社區居住道德文明 11
鄰里和諧與生命教育 11
鄰里互助與社區關懷 14
第二章 社區居民文明禮儀素養篇 17
第一節 公共場合禮儀 17
現代社區禮儀 17
職場禮儀和規則 19
第二節 特殊禮儀 21
國際涉外禮儀交往常識 21
城市社區宗教禮儀 24
第三章 社區居民職業素養篇 27
第一節 職場人際關系與溝通技巧 27
職場管理者用人藝術 27
職場項目管理技巧 30
第二節 社區居民的職業培訓 33
成功創業的基本理念 33
職場求職指導 35
第四章 社區居民信息素養篇 39
信息素質教育的提升策略——建立各種網上學習圈 39
市民學電腦 數字育終身 42
第五章 社區居民法律素養篇 46
第一節 努力學法 提升法治理念 46
法治建設與鄉規民俗 46
法律援助直通車 49
第二節 有法必依優化法律環境 52
對特殊人群的特別關愛 52
社區矯正指導 55
法律維權進社區 58
第六章 社區居民道德素養篇 61
職業道德面面觀 61
社會公德教育進社區 64
家庭美德是構建幸福家庭的基礎 67
第二部分 社區居民家庭管理
導論 71
第一章 住宅與居室篇 73
第一節 居家舒適性布局 73
綠色建筑幸福家 73
現代家庭的居室裝修 74
現代家庭居室的四大空間布局 77
第二節 居室美化 78
現代家庭居室的色彩搭配 78
現代家庭居室綠化 80
第三節 節能家居與生活方式 82
社區家庭自覺踐行節電低碳的生活方式 82
節約用水,呵護家園 85
第二章 家庭健康篇 87
第一節 膳食營養與健康 87
嬰幼兒膳食營養與健康 87
青少年膳食營養與健康 89
中老年膳食營養與健康 90
第二節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92
體育運動損傷及預防 92
體育鍛煉與人格塑造 95
家庭教育與青少年心理健康 97
第三章 學習型家庭篇 100
第一節 常規學習 100
子女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100
如何創建學習型家庭 102
第二節 專業性學習 105
生命的質量需要用學習來鍛鑄 105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專業 108
第三節 興趣學習 110
關愛童心 導之以學 110
拓展興趣 豐富人生 113
老有所學 不懈追求 115
第四章 家庭事務篇 117
第一節 家庭事務分工與協調 117
和諧家庭的協調藝術 117
家庭事務巧分工 119
第二節 子女教育 122
叛逆期孩子的教育策略 122
克服單親陰影,加強子女教育 125
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策略 128
第三節 家庭的理財與投資 131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家庭理財入門 131
科學理財——家庭理財工具面面觀 133
第五章 家庭安全篇 136
第一節 家庭安全隱患 136
居家安全常識 136
家庭食品藥品安全 138
第二節 突發事件的防范與處理 139
突發火災事故演練 139
校園外來暴力侵害應急演練 141
第三部分 社區活動
導論 145
第一章 社區建設篇 147
第一節 學習型社區建設 147
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策劃
——倡導全民終身學習,提升城市文化的軟實力 147
學習型團隊是如何煉成的 150
社區家庭讀書藏書交流活動 152
第二節 社區與駐區單位共建 155
社區共建主題系列活動 155
社區學習共同體主題系列活動 158
第二章 社區社團活動篇 161
第一節 民間社團的組織 161
“黨建引領社團”主題系列活動 161
社區社團建設和服務活動 164
第二節 民間社團的運行 166
社區睦鄰文化交流系列活動 166
社區服務型社團系列活動 168
社區文藝型社團系列活動 171
第三章 社區文化篇 174
第一節 社區文娛活動 174
書畫藝術欣賞與活動 174
音樂舞蹈藝術欣賞與競技比賽 176
茶藝展示與茶道養生 179
攝影技巧學習 181
第二節 區域文化活動建設 183
社區學習節 183
社區文化藝術節 186
社區鄰里節 189
社區特色產業文化節 192
社區體育健身運動節 194
第四章 社區服務篇 197
第一節 社區關愛服務 197
關愛殘疾人,構建和諧社區主題活動 197
敬老愛老,讓夕陽無限好主題活動 200
心靈雞湯送社區——關愛婦女兒童心理健康主題活動 203
第二節 家政服務 205
社區商業企業冠名——家政服務周活動 205
訂單保姆進社區——對社區保姆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207
第四部分 成都地域特色
導論 211
第一章 蜀國文化篇 213
第一節 古蜀文明的積淀與追思 213
燦爛的古蜀文明 213
李冰與都江堰 215
文翁興學與漢代蜀地文化 218
第二節 漢唐蜀地文化的傳承與光大 220
青城山與道教文化 220
武侯祠與三國文化 223
杜甫草堂與唐代詩歌文化 225
第三節 近古四川經濟文化的繁榮與流變 228
紙幣“交子”與宋代四川的經濟繁榮 228
印刷業發達與蜀學之盛 230
移民城市與地域文化 233
第二章 田園文化篇 237
第一節 自然風貌 237
川西平原的今世與未來 237
秀麗多姿的名山大川 240
縱橫阡陌的河流湖泊 242
第二節 城市景觀 245
商業街景話文明 245
成都故里尋記憶 248
第三章 休閑文化篇 251
第一節 飲食文化 251
正宗川菜見成都 251
藥膳食療養生面面觀 253
麻辣鮮香的蜀地火鍋 256
第二節 農家樂文化 258
成都近郊的鄉村旅游——農家樂 258
春季釣魚技術 261
第三節 娛樂文化 263
川劇的傳承與賞析 263
品味茶館文化 體驗百味人生 266
酒吧文化鑒賞 268
第四章 統籌城鄉篇 271
第一節 城鄉一體化建設 271
土地存貸、房屋和林權抵押——生產要素市場化的嘗試 271
公共服務的均衡——城鄉建設一體化的探索 274
三會議事機構——村級治理機制民主化的搭建 276
第二節 全域成都的區域特色文化 279
茶人文化教育 279
龍泉國際汽車城文化 281
青白江區老工業城的鳳凰文化 284
龍泉洛帶客家文化 287
成華“趙氏剪紙”的特色與觀賞 290
郫縣“蜀繡之鄉”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293
溫江蘭花特色產業文化 296
崇州市懷遠藤編文化課程 299
編后記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