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我們你要懂

-
【作 者】徐軍 著
【I S B N 】978-7-5170-7142-6
【責任編輯】張玉玲
【適用讀者群】生活情趣
【出版時間】2019-01-14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頁 數】208
【千字數】212
【印 張】13
【定 價】¥45
【叢 書】紫竹軒心理咨詢叢書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本書作者多年來一直工作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線,接待和處理了大量的青春期案例。本書從青春期青少年經常遇到的問題入手,以大量的青春期心理案例導入,通過分析案例和思考問題給予積極和健康的相應專業指導。
本書旨在讓我們一起了解青春期、走進青春期、探索青春期、讀懂青春期。本書既有理論又有實際操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可讀性、參與性、針對性。
本書不僅是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讀本,也可作為父母、教育工作者、社工人員、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學愛好者的專業用書,更是處于青春期階段的青少年自我了解和成長的讀本。
由于工作的緣故,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自稱“十萬火急”或者“焦急萬分”的家長的求助,求助的話題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溝通了,尤其是覺得孩子到了初中之后,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原來孩子是活潑開朗的,突然之間變得沉默寡言了。有的家長還說自己的孩子原來在小學階段屬于“人見人愛”的“乖乖虎”,對人有禮貌,對家長都是“言聽計從”,然而到了初中之后變得任性和肆意,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了,搞得家長和老師都頭疼。有的家長還說和孩子為了一件小事發生了爭吵和沖突,甚至有的家長痛訴和孩子開戰好久了,還有的家長非常著急地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了?
為什么父母們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一下子變得陌生和遙遠,仿佛孩子在一夜之間換了一個人似的?因為父母們覺得孩子在小學階段幾乎是和父母無話不說的,父母可以通過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知道孩子的內心需求,甚至孩子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父母都會及時掌握和了解,因為孩子會直接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孩子到了初中之后一切都變了,他們不再直接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們也不再和父母無話不說了,他們學會了沉默,學會了獨立,他們有了巨大的反差和變化。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按照過去和孩子的說話方式與孩子相處,可是孩子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父母和孩子多說了幾句話孩子就會覺得煩,孩子的脾氣也變得比較大,總是嫌父母嘮叨,有的家長還說孩子回到家就是一個人躲在自己的房間里不出來。孩子們變得讓父母們有些無法適應了。
站在心理咨詢師的角度,我特別能夠理解家長們的心情,因為他們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孩子遇到什么問題了?為什么孩子變得讓人琢磨不透?為什么根本無法像小學階段那樣地交流,甚至是有些吃不消了呢?
實際上孩子們確實是變了,而家長們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在一點一點變化,還是用過去的眼光和心理來看待孩子們,還是用過去的方法與孩子們交流,總覺得孩子是不會變的。即使有的家長意識到了孩子的變化,但是不知道怎么與孩子交流和溝通,更別說和孩子愉快地相處了。
孩子們到底怎么了?
他們想干什么?
難道他們不想和家長交流嗎?
莫非他們就是愿意用這樣的方式和父母溝通?
實際上孩子們到了一個人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那就是“青春期”,這會是一個讓大部分家長又愛又恨又無助的階段,一個讓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的階段,一個需要對他們特別關注和關愛的階段,也是一個需要家長和孩子互相了解、彼此走進內心世界的階段。
可惜,孩子和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彼此的需求和變化。父母和孩子都站在各自表達主觀意愿和需求的角度,于是矛盾和沖突就不可避免,進而會出現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間的不理解、不接受、強對抗、不溝通的局面,也是令許多家長頭痛的情況。如果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出現了“雞同鴨講”的局面。
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滲透在全部家庭生活之中,來自家庭的每個人或某些事物對孩子有著直接或間接、有意或無意、積極或消極的不同影響,家庭教育不僅包括家長有意識地對子女施壓的影響,也包括家庭生活氣氛、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潛在因素的影響。
從我多年來從事婚姻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經歷來看,影響家庭教育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如家庭所處的歷史時代、社會區域、家庭生活環境(如家庭結構、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及生活方式等)、家長素質等。而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在影響青少年發展的眾多家庭因素中,家長是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家庭可以塑造一個積極、健康、陽光、有愛心的孩子,同樣,家庭也可以培養出一個消極、自私、自卑、焦慮、沒有責任心、抑郁的孩子。
當然家庭教育是一種非學歷教育,也不需要持證上崗,家庭教育的執行者——父母,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沒有教育者資格的認定,家長們總認為祖祖輩輩都這樣過來了,不都是這樣嗎?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樣難管教?就是這樣不聽話呢?
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張口閉口都是西方家庭自由教育,覺得中國古代的教育就是“赤裸裸”的殺人式教育,對孩子一味遷就與忍讓、一味縱容與接受,造成孩子長大后“盲目自信”“無法無天”和“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父母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要求或者內心稍有不順就對父母拳腳相向,父母只有無奈的嘆息與后悔,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方法比較適合與孩子們交流和溝通呢?
由于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教育理念和教育意識,在孩子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上非常隨意,往往家庭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主要取決于家長的意志和想法,家長喜歡怎么教育孩子就怎么教育孩子,從來不會問孩子是不是喜歡,或者孩子需不需要。因為家長會說:“我是你爸爸,我不會害你的!”或者說“你將來就知道了,爸媽都是為了你好!”實際上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風、家道教育,就是對孩子的終身教育,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孩子出生開始,寓于日常生活當中,寓于親子互動中。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家長說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家長做了什么。
譬如,有的家長天天麻將手不停,小酒嘴不停,天天電視看不停,手機玩不停,卻動輒要求孩子好好讀書、好好做作業,那又怎么給孩子做好榜樣呢?
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父母自己首先學會習慣性閱讀,孩子們看在眼里,學在行動,自然而然會慢慢地愛上讀書。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也決定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和特色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建立在親子關系、血緣關系和感情的基礎上,家長對孩子的了解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是學校老師無法替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長意志的影響。面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家長容易感情用事,表現為教育態度和行為方式的不理智,如溺愛、放任、簡單粗暴。
記得常有一些家長向我哭訴,他們曾經為了更好地和孩子溝通,迫不及待地到社會上學習了純西方家庭教育課程,上了各類家庭教育培訓班,學的時候好像非常有心得體會,自己也嘗試著去做,但是一旦遇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家長們原來學的東西,什么接納啊、包容啊、傾聽啊全部丟得“無影無蹤”了,基本上是被“打回原形”,等事情過后父母們除了后悔還是后悔,于是又陷入到無所適從的狀況。
有的家長原來對孩子是“老虎式”教育模式,凡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模式,結果發現孩子在小學階段還比較好用,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根本就沒有用,于是在多次使用原來模式無效的情況下,溝通的方式就變成了“綿羊式”模式,一味地順從孩子,毫無章法和尊嚴,自己做得累,搞得孩子也比較煩躁,有時候孩子還會說:“你能不能別裝啊!”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現,搞得父母們一籌莫展,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父母們常說的話就是:與孩子們交流真的是硬的不行,軟的不行。
面對家長們的求助,我特別能夠理解家長焦慮的情緒,也能感受到家長們為了與孩子較好地溝通所做出的積極努力,但是家長們可能忽略了國外的教育方法、溝通模式、生活理念、思維模式等很多因素是不能直接嫁接和使用在中國孩子身上的,因為中國孩子有著不同于國外孩子的人格特質、心理模式、接受方式、中國文化影響等因素,所以需要家長們仔細地思考與反思。如果家長們想和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交流,有一個滿意的交流,請你靜下心來,給自己兩周的時間,安靜地看完本書,認真思考與分析,對照你自己與孩子的情況,慢慢去感受,相信對你會有所幫助,因為你想了解和知道孩子們到底怎么了,你想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了。
好的,接下來,請和我一起走近孩子,走進孩子們的內心吧。
引言
——初始的喜歡
001/ 第1 章 成長的煩惱
一、身體的變化/002
二、對身體的好奇/009
三、自我獨立需求/012
四、跳躍的思維/016
021/ 第2 章 學業報告
一、顯性壓力/022
二、隱性壓力/028
三、學習習慣/033
四、考試作弊/036
039/ 第3 章 青春之路
一、關注自我形象/040
二、校園暴力/044
三、手機依賴/048
四、網絡成癮/051
五、叛逆與獨立自我/058
六、模仿與攀比/064
七、撒謊與人品/066
八、挫折教育/072
九、責任教育/076
十、角色認同/079
085/ 第4 章 情感世界
一、俄狄浦斯情結/086
二、青春期的“早戀”/088
三、同性戀/091
四、師生戀/097
101/ 第5 章 環境適應
一、新學習環境/102
二、生活環境/112
三、現實與虛擬/117
123/ 第6 章 家庭成長
一、管教方式/124
二、溝通方式/128
三、單親家庭/132
四、重組家庭/137
145/ 第7 章 青春期的力比多
一、奇異的夢境/146
二、好奇與渴望/151
三、白日幻想/157
四、欲望的宣泄/162
五、負罪感/165
171/ 第8 章 親子之間
一、親子沖突/172
二、親子溝通的技巧/180
三、親子沖突的處理方法/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