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學基礎(第二版)
![信息管理學基礎(第二版)](/uploads/cover/120516/6_12395BG.gif)
-
【作 者】主 編 周賀來 賈琳琳 王雪蓮
【I S B N 】978-7-5084-9663-4
【責任編輯】李炎
【適用讀者群】高職高專
【出版時間】2012-04-27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頁 數】256
【千字數】392
【印 張】16
【定 價】¥28
【叢 書】21世紀高職高專新概念規劃教材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本書根據課堂教學實際,以教材為教學服務作為出發點進行編寫。為便于教師授課以及學生學習,在編寫過程中將抽象的原理用通俗的語言進行描述,并通過在各章設置“本章導讀”和“學習目標”突出高職高專教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讓讀者了解各章整體框架和學習要求,然后引出本章主題。在各章最后,都給出了“本章小結”、“關鍵術語”、“復習思考”、“實踐訓練”等項目,這些內容的編排有助于讀者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全書共9章。第1章介紹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識;第2~8章介紹信息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信息管理的整體流程、信息商品與信息服務、信息市場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人才與信息機構管理、信息管理的宏觀環境、信息產業管理;第9章介紹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包括信息化概述,企業信息化與政府信息化的建設內容,典型行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信息類、計算機類、文秘類、管理類、財經類等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作為企事業單位干部、公務員自學信息管理知識的參考用書。
本書配有電子教案,讀者可以從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網站和萬水書苑上下載,網址為:http://www.waterpub.com.cn/softdown/和http://www.dgboyong.cn。
第二版前言
本教材第一版自2006年出版以來,已經重印多次。作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兩個方面:第一,隨著社會信息化趨勢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作為專科層次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公關文秘專業,以及會計電算化等財經類專業、物流管理等管理類專業,目前都急需開設一門有關信息管理方面的公共基礎課程。而市面上專科層次這類教材的匱乏,影響了相關課程的開設,而本書的編寫正好彌補了這個遺憾,滿足了一些相關教師的教學需求。第二,本書的編寫體現了“體系結構合理,編排條理清晰,文字通俗流暢,內容詳略得當”的特點,全書以“教材要切實為教學服務”為宗旨進行編寫。無論是在編寫體例的設置上,還是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本書都充分考慮了高職高專層次學生的特點。在文字描述上,盡量將抽象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描述;在內容選取上,大膽地舍棄一些過于理論化的內容;在體例設置上,選取了很多實際案例和閱讀材料,每章前面均列出本章知識點,后面給出本章小結和復習思考題。這使得本書具有很強的教學可操作性。
但是,隨著高職高專層次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管理課程教學內容的自身變更,以及相關用書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反饋,再加上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少新的感悟,我們發現本書在出版面世5年之后,也開始出現一些需要改進、刪減、增補和完善的地方。為了保持教材適應新的變化,做到與時俱進,作者決定改編第一版,推出第二版。
第二版保留了第一版中整體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的編寫風格。但是在內容選取上和體例設置上有較大的更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內容選取上:刪減了一些過時的已不再適應當前現狀的評述性內容(如原來的我國電子商務現狀與問題,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等);增補了一些目前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熱點內容(如信息需求、信息用戶、信息服務等);完善了一些目前比較受大家關注的企業和政府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知識(如首席信息官、信息化管理機構設置等內容)。
2. 在章節安排上:對相關章節進行了拆分,對原來安排順序不太合理的章節進行了調整,使之更加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具體來說就是:將原來的“第3章 信息商品及其流通管理”一章分拆為“第3章 信息商品與信息服務”和“第4章 信息市場管理”兩章,原來的“第4章 信息產業管理”移到了后面,作為“第8章 信息產業管理”,原來的“第6章 信息管理的宏觀環境”與“第7章 信息人才與信息機構管理”交換了順序。
3. 在編寫體例上:為便于教師授課以及學生學習,改版后的各章均以“本章導讀”和“學習目標”開頭,以便讓讀者了解本章整體框架和學習要求,然后引出本章主題。在各章最后,都給出了“本章小結”、“關鍵術語”、“復習思考”、“實踐訓練”等項目,這樣編排有助于讀者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4. 在附屬材料上:更新和補充了一定量的案例,在例子的選取上,注意更加貼近工作和設計及要求,更具有可讀性。為了使內容更容易理解,相關的章節增加了一些圖表。
5. 在輔助教學上:為了使作業布置和教學考核更加科學,本次改版在“復習思考”和“實踐訓練”環節大做文章,出了很多形式新穎、內容多樣的練習和實踐題目。這些題目的認真完成,對學生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和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大有裨益。
總之,第二版的改版工作以教材為教學服務作為出發點,更加突出了高職高專教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改版之后本書共包括9章,其中:第1章介紹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識;第2~8章介紹信息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信息管理的整體流程、信息商品與信息服務管理、信息市場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人才與信息機構管理、信息管理的宏觀環境、信息產業管理;第9章介紹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包括信息化的基本理論知識、企業信息化(包括電子商務)與政府信息化(包括電子政務)的建設內容、典型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本次改版由周賀來任第一主編并負責編寫全書大綱,賈琳琳和王雪蓮分別任第二和第三主編,會同周賀來組織了最終的審稿、統稿、定稿工作,關延虹、王彥慈和馬育敏任副主編,參與了初稿的審核校對工作,各章執筆情況如下:劉秋月編寫第1章,關延虹編寫第2~3章,王雪蓮編寫第4章,王彥慈編寫第5章,周賀來編寫第6章,馬育敏編寫第7章,佟捷編寫第8章,賈琳琳編寫第9章。楊利紅負責圖表處理,李國棟負責案例搜集與整理,陳文春負責復習思考和實踐訓練題的編寫,王永政負責配套教學PPT的制作。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信息類、計算機類、文秘類、管理類、財經類等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作為企事業單位管理干部、公務員自學信息管理知識的參考用書。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前人的資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修訂可能還不是做得很好,以后會在讀者的批評中不斷修改,使本書日臻完善。
編 者
2012年2月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信息管理概述 1
1.1 信息 1
1.1.1 信息的定義 1
1.1.2 信息與相關概念辨析 2
1.1.3 信息的特征 4
1.1.4 信息的類型 7
1.1.5 信息的功能 10
1.2 信息管理 11
1.2.1 信息管理的含義 11
1.2.2 信息管理的分類 12
1.2.3 信息管理的意義 12
1.2.4 信息管理的目標 13
1.2.5 信息管理的任務 13
1.3 信息管理學 14
1.3.1 信息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14
1.3.2 信息管理學的研究內容 15
1.3.3 信息管理學的研究視角 16
1.3.4 信息管理學的研究層次 16
1.4 信息管理活動的發展歷程 17
1.4.1 古代信息管理時期 17
1.4.2 近代信息管理時期 18
1.4.3 現代信息管理時期 18
本章小結 20
關鍵術語 21
復習思考 21
實踐訓練 22
第2章 信息管理的整體流程 23
2.1 信息管理工作流程概述 23
2.2 信息需求 24
2.2.1 信息需求的概念 24
2.2.2 信息需求的特征 25
2.2.3 典型人員信息需求的特點 26
2.3 信息采集 27
2.3.1 信息采集的任務 27
2.3.2 信息采集的對象 27
2.3.3 信息采集的原則 30
2.3.4 信息采集的過程 31
2.3.5 信息采集的途徑 32
2.3.6 信息采集的方法 34
2.4 信息加工 35
2.4.1 信息加工的含義與作用 35
2.4.2 信息加工的原則與內容 37
2.4.3 信息的篩選 37
2.4.4 信息的分類 39
2.4.5 信息的編碼 39
2.5 信息存儲 42
2.5.1 信息存儲的含義與作用 42
2.5.2 信息存儲的原則與要求 42
2.5.3 信息存儲的類型 42
2.5.4 信息存儲技術 43
2.6 信息檢索 44
2.6.1 信息檢索的含義與作用 44
2.6.2 信息檢索的基本原則 45
2.6.3 信息檢索的類型 45
2.6.4 信息檢索的特征 46
2.6.5 信息檢索的工作流程 46
2.7 信息傳輸 47
2.7.1 信息傳輸的概念 47
2.7.2 信息傳輸的意義 47
2.7.3 信息傳輸的原則 47
2.7.4 信息傳輸的程序與方式 48
2.8 信息利用 49
2.8.1 信息利用的含義 49
2.8.2 信息利用的意義 49
2.8.3 信息利用的原則 49
2.9 信息反饋 50
2.9.1 信息反饋的含義和作用 50
2.9.2 信息反饋的主要方式 50
2.9.3 信息反饋的基本要求 50
本章小結 51
關鍵術語 52
復習思考 52
實踐訓練 53
第3章 信息商品與信息服務 54
3.1 信息商品 54
3.1.1 信息商品的含義和特征 54
3.1.2 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及其特點 56
3.1.3 信息商品的價值及其表現形式 57
3.1.4 信息商品的生產過程分析 59
3.2 信息用戶 60
3.2.1 信息用戶的含義與類型 60
3.2.2 信息用戶需求影響因素 61
3.2.3 用戶信息獲取行為分析 63
3.2.4 用戶信息吸收行為分析 64
3.3 信息服務工作概述 66
3.3.1 信息服務的含義 66
3.3.2 信息服務的類型 67
3.3.3 信息服務的原則 67
3.4 典型信息服務內容介紹 69
3.4.1 文獻服務 69
3.4.2 報道服務 69
3.4.3 檢索服務 70
3.4.4 咨詢服務 71
3.4.5 網絡服務 73
本章小結 75
關鍵術語 76
復習思考 76
實踐訓練 77
第4章 信息市場管理 78
4.1 信息市場概述 78
4.1.1 信息市場的含義與特征 78
4.1.2 信息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79
4.1.3 信息市場的結構與功能 80
4.1.4 信息市場的類型 82
4.2 信息市場運行與管理 83
4.2.1 信息市場的運行機制 83
4.2.2 信息市場的培育 85
4.2.3 信息市場的管理 86
4.3 信息市場營銷 87
4.3.1 信息市場營銷的定義 87
4.3.2 信息市場的經營機制 88
4.3.3 信息市場的營銷策略 89
本章小結 91
關鍵術語 92
復習思考 92
實踐訓練 93
第5章 信息系統管理 94
5.1 信息系統概述 94
5.1.1 系統的概念和特征 94
5.1.2 信息系統的含義和組成 95
5.1.3 信息系統的功能 96
5.1.4 信息系統的結構 96
5.1.5 信息系統的類型與發展 98
5.2 信息系統規劃階段的戰略管理 98
5.2.1 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重要性 98
5.2.2 信息系統規劃中的關鍵問題 99
5.2.3 信息系統開發方式的選取 100
5.3 信息系統開發階段的項目管理 102
5.3.1 項目管理的含義 102
5.3.2 信息系統開發中項目管理的必要性 102
5.3.3 信息系統開發中項目管理的內容 104
5.4 信息系統運行階段的應用管理 107
5.4.1 系統運行管理的規章制度 108
5.4.2 信息系統日常運行的管理 108
5.4.3 信息系統的維護管理 109
5.4.4 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 110
5.5 信息系統的評價、監理與審計 113
5.5.1 信息系統的評價 113
5.5.2 信息系統的監理 115
5.5.3 信息系統的審計 117
5.6 信息系統的外包管理 117
5.6.1 信息系統外包概述 117
5.6.2 信息系統外包的優缺點 120
5.6.3 外包中的招標與投標管理 121
本章小結 123
關鍵術語 124
復習思考 124
實踐訓練 125
第6章 信息人才與信息機構管理 127
6.1 信息人才 127
6.1.1 信息人才的含義 127
6.1.2 信息人才的類型 127
6.1.3 信息人才的素質要求 130
6.2 首席信息官(CIO) 131
6.2.1 CIO的產生與發展 131
6.2.2 CIO的職責與角色 133
6.2.3 CIO的能力與知識結構 134
6.2.4 我國CIO的發展現狀 134
6.3 信息管理機構 136
6.3.1 參與信息管理活動的部門 136
6.3.2 信息管理機構基本知識 137
6.3.3 信息管理機構的地位演變 138
6.3.4 基于CIO的企業信息管理組織模式 140
6.3.5 基于CIO的政府信息管理組織模式 142
本章小結 143
關鍵術語 143
復習思考 143
實踐訓練 144
第7章 信息管理的宏觀環境 145
7.1 信息社會與信息文化 145
7.1.1 信息社會的提出 145
7.1.2 信息社會的含義 147
7.1.3 信息社會的特點 147
7.1.4 信息文化及其特征 150
7.2 信息政策與信息法規 151
7.2.1 信息政策概述 151
7.2.2 信息政策體系的構建 152
7.2.3 信息法規及其制定方式 154
7.2.4 我國信息法規建設現狀 155
7.3 信息公開與信息保護 157
7.3.1 個人信息的公開和保護 157
7.3.2 政府信息的公開和保護 158
7.3.3 企業信息的公開和保護 160
7.4 信息道德與信息倫理 161
7.4.1 信息道德的含義 161
7.4.2 信息道德的內容 161
7.4.3 信息倫理的含義 163
7.4.4 信息倫理的準則 163
7.5 信息素養與信息意識 164
7.5.1 信息素養的概念 164
7.5.2 信息素養的層次 165
7.5.3 信息素養的評價 166
7.5.4 信息意識及其內容 166
7.6 信息安全與信息犯罪 167
7.6.1 信息安全的含義與內容 168
7.6.2 信息犯罪的概念與類型 168
7.6.3 信息犯罪的主要特征 170
7.6.4 信息犯罪的治理措施 171
本章小結 171
關鍵術語 172
復習思考 172
實踐訓練 173
第8章 信息產業管理 174
8.1 信息產業的概念 174
8.1.1 信息產業的定義 174
8.1.2 信息產業的特征 176
8.1.3 信息產業的作用 177
8.2 信息產業的分類 181
8.2.1 美國的信息產業分類法 181
8.2.2 日本的信息產業分類法 181
8.2.3 中國的信息產業分類法 182
8.3 信息產業管理及其運行機制 184
8.3.1 信息產業管理的含義 184
8.3.2 信息產業管理的內容 184
8.3.3 信息產業的運行機制 185
8.4 我國信息產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187
8.4.1 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 187
8.4.2 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89
8.4.3 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策略 190
本章小結 192
關鍵術語 193
復習思考 193
實踐訓練 194
第9章 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 195
9.1 信息化概述 195
9.1.1 信息化概念的提出 195
9.1.2 信息化的含義 196
9.1.3 信息化的層次 197
9.1.4 信息化的內容體系 198
9.1.5 國內外信息化建設情況分析 200
9.2 企業信息化建設 206
9.2.1 企業信息化的含義 206
9.2.2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內容 207
9.2.3 電子商務簡介 207
9.3 政府信息化建設 212
9.3.1 政府信息化的含義和內容 212
9.3.2 政府信息化的作用機制 212
9.3.3 電子政務簡介 214
9.4 部分行業信息化情況介紹 223
9.4.1 制造業信息化概述 223
9.4.2 銀行業信息化概述 227
9.4.3 教育行業信息化概述 229
9.4.4 旅游業信息化概述 230
9.4.5 圖書出版業信息化概述 233
9.4.6 商業信息化概述 235
本章小結 243
關鍵術語 244
復習思考 244
實踐訓練 245
參考文獻 246